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97篇
综合类   60篇
水路运输   110篇
铁路运输   139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相似文献   
302.
中国首辆ISG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问世玉柴联合上海交大成功研制的城市客车型混合动力问世,这是国内以单轴并联式(ISG)技术进行城市客车动力总成开发的首个创新成果,引领了下一代新型动力技术潮流,是玉柴与上海交通  相似文献   
303.
结合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现场试验,根据测量结果,对真空预压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机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抽真空时地下水位的变化、加固范围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304.
305.
统计控制方法有助于改善汽车齿轮碳氮共渗工艺的稳定性。汽车齿轮碳氮共渗工艺中存在有效渗层深度太深或太浅而超出技术要求。通过应用统计控制方法可以发现齿轮碳氮共渗有效渗层深度超差(太深或者太浅)与齿轮在热处理炉中的位置有关。通过修改工艺参数和齿轮位置能有效地解决齿轮碳氮共渗渗层深度超差问题。  相似文献   
306.
基于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法,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箱型梁及U型梁的三维车轨桥耦合振动仿真模型,对列车过桥时箱型梁、U型梁及轨道结构竖向和横向振动进行分析,得到桥梁振动空间分布情况,进一步研究扣件、板下弹性支承与桥梁支座参数对箱型梁和轨道结构的振动规律,并给出各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列车以80 km/h的速度过桥时,箱型梁与U型梁结构振动空间分布情况差异明显,应重点关注钢轨、轨道板以及箱梁翼板与腹板的竖向振动,U型梁翼缘处横向振动不容忽视;增大扣件刚度能明显减小钢轨变形,但过大的刚度会使箱梁与轨道结构的振动加剧,建议扣件竖向刚度取值为20~50 MN/m;增大板下弹性支承刚度可明显减小轨道板的振动,但过大的刚度会加强钢轨振动,建议板下弹性支承竖向刚度取值为(1.0~1.5)×10~3 MN/m;增大支座竖向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减小轨道板与箱梁的振动,但过大的支座刚度反而会使桥梁振动加剧,不利于减振,建议支座竖向刚度取值为(3~4)×10~3 MN/m。  相似文献   
307.
为研究不同类型钢轨上有轨电车的小半径曲线通过能力,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四模块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仿真模型。在模型中考虑CHN60钢轨与60R2槽型轨的影响,并依据规范设置了3条小半径曲线线路,最后以车辆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为评价指标,对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通过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钢轨上的有轨电车非线性临界速度均能满足车辆运行要求,且运行在CHN60轨上的车辆具有更好的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在小半径曲线线路上运行时,60R2槽型轨上的车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槽型轨断面具有一定的护轨功能,因而在有轨电车钢轨选型上,建议使用槽型钢轨。  相似文献   
308.
针对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二次回路防雷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在所用变压器、交直流电源回路、UPS电源回路、弱电回路等应采取分级防护方案以防过电压。  相似文献   
309.
针对隔振器和传统的限位器配套使用时会产生二次冲击的问题,基于力的合成法则,设计了一种新型恒力限位装置,建立了相应的恒力限位隔冲系统模型,分析了限位器安装间隙和恒力值对系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与线性限位隔冲系统、无限位线性隔冲系统的冲击响应进行了对比.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某一确定的安装间隙,存在一个最优恒力值使得恒力限位隔冲系统的缓冲系数最小.冲击响应的对比分析表明新型恒力限位隔冲系统比传统的线性限位隔冲系统和无限位线性隔冲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310.
介绍了软土及泥沼的定义、软土及泥沼地基特点和软土及泥沼地基对高等级公路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