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221篇
综合类   152篇
水路运输   75篇
铁路运输   81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王健 《上海铁道科技》2015,(1):20-21,19
对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安全质量风险管理工作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总结,就如何做好安全质量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3.
监考一词在现有的汉英词典中的译法一般为invigilate,proctor和proctor,似有欠妥之处,笔者借助手头现有的参考资料和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对现有的译法进行了补充.同时还尝试提出了一些新译法,如supervise an exam [test]; oversee an exam [test],供翻译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34.
贾文勇  董广宇  于萌  王健 《汽车电器》2020,(2):19-23,26
本文从铝电源线的制造工艺、基本参数、外防护、理论计算和台架测试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其在轻型商用车上代替铜电源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浅析黄土区高速公路取土场防护措施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此区域内修建高速公路,取土、挖沙等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如不进行积极防护,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本文通过对荣乌高速十七沟至大饭铺段(呼市境)13处取土场的调查研究,从取土场削坡坡度、排水体系及绿化植被恢复等角度论证分析黄土区取土场防护措施,得出1:0.75削坡坡度较为适宜黄土区取土场,此外由坡顶至坡脚的综合排水体系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6.
本文探讨了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在沪苏浙高速公路应急指挥管理中的应用模式,体现了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系统具有数据处理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计算能力强诸多优势,因此,推广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在沪苏浙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为沪苏浙高速公路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使沪苏浙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挥最大的效能,有效提高应急指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7.
自航耙吸挖泥船耙头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自航耙吸挖泥船耙头疏浚饱和硬质土时的效率,根据模型相似的原理推导了耙头的局部模型试验方法,并通过该方法试验了不同位置高压冲水辅助下的挖掘效果,分析了垂直高压冲水和耙齿内高压冲水在耙齿挖掘中的作用,并根据两种高压冲水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沿齿面冲水的辅助挖掘新型式,进一步提高了耙头的挖掘能力和疏浚效率,同时降低了耙头的挖掘阻力.研究了耙齿对地压力、耙头吸腔密封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做出了调整和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耙头疏浚坚硬的黄骅港密实砂质粉土时,泥浆密度换算到原型耙头可达1.19t/m3,相对于国内现有耙头同类土质下的施工密度1.10 t/m3已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8.
汽车的质心位置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是一个较大的影响因素,文章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在相同质量下不同质心位置的汽车正面碰撞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在不同位置加载500kg质量的方法来改变某皮卡车的质心位置,并模拟该车以3种不同的速度碰撞刚性墙。通过分析得到汽车变形随质心位置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在不同车速时得到的整车变形量来计算在各个质心位置处的判速方程,为事故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9.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通信设备的普及,我国劳动者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变得逐渐模糊。用人单位通过视频、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数字化方式在下班后向劳动者发布工作指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延长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强化了用人单位的劳务指挥权,也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并且数字化交流的瞬时性、隐蔽性和模糊性,使得劳动者下班后的工作行为难以被认定为加班。近年来,为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维持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转变用人单位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离线权。为此,有必要在比较法的基础上,分析域外国家劳动者离线权的建构模式及各自存在的利弊,以期对我国劳动者离线权的法律规范和司法裁判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