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60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Angular2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模块化Web应用的架构设计。从基础结构、分层设计、模块加载策略对应用架构进行说明。通过对应用的分层设计将各模块进行解耦,在模块加载过程中添加用户权限控制提高应用安全性,利用AOT(Aheda-of-time)编译和本地缓存优化应用加载和响应速度。最终达到提高开发效率、保障应用安全、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集装箱港口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翁克勤 《水运工程》2002,(11):46-50
论述集装箱港口可以按照吞吐量和航线航班状况分为喂给港,支线港,干线港,枢纽港,并且简述各类港口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3.
本文旨在用赤湾港设计波浪的计算实例,说明应用风浪计算公式时,如何考虑设计风速、风区长度,沿程水深等因素,进行必要的订正;还讨论了当地风-浪经验公式的适用程度。经过综合分析后选定较为可靠合理的设计波浪,用于港口设计。  相似文献   
54.
万寨港一、二号作业线年吞吐能力为 4 0 0万吨 ,作业流程有 3种方式 :入场作业、出场作业和直取作业 ,其设备组成如图 1所示。图 1 万寨港一、二号作业线设备组成在入场或直取作业时 ,翻车机系统接卸的煤炭通过其给料机的分叉漏斗既可以进入一号作业线 ,又可以进入二号作业线  相似文献   
55.
56.
通过阐述交通造价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探讨造价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几种形式,为造价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更好地为交通基础建设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通过引入易读度公式,对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轮机英语阅读测试和轮机英语教材进行易读度抽样比较分析,提出考证阅读测试出题和教材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主要由前墙、锚碇墙、拉杆以及卸荷平台体系组成,通过卸荷平台体系承载码头上部结构荷载,以达到减小前墙荷载、加大港池开挖深度的效果。对这种新型码头结构堆载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是码头数值模拟的基础。通过FLAC3D软件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堆载过程中,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的受力与变形特性,以及码头结构上土压力分布规律。通过与原型观测数据和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堆载模拟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9.
针对高速铁路枢纽车站内旅客换乘时缺乏准确的综合交通信息的问题,设计高速铁路综合枢纽车站换乘引导信息服务平台,描述其技术架构、结构与功能。通过采集与融合与高速铁路枢纽车站接驳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多源交通数据,该平台可为旅客提供准确、便捷、较为全面的换乘引导信息服务,有助于提高旅客在高速铁路枢纽车站的换乘效率,缓解车站旅客疏散压力;同时,平台可对高速铁路与城市交通接驳服务需求进行预测,帮助客运部门优化运力资源的配置,实现交通资源高效组织与利用。并对高速铁路枢纽车站内5G技术应用场景进行展望,以进一步改善旅客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数据处理技术的轮缘踏面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能自动判断被测轮对轮缘踏面是否因磨耗过限而需要镟修.它通过数码相机采集被测轮对的原始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和处理,并与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相比较,从而自动作出判断.这种非接触式自动测量方法与多年来采用的手工测量方法相比较有很大的提高,可判断自动检测的精度在0.2 mm范围之内,而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为0.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