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58篇
综合类   7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12.
环保型进洞方法--前置式洞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隧道在向山区发展,设置隧道有多种优越性,但公路隧道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以重视,这样既可使行车安全舒适,也可使国民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所介绍的隧道进洞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显著减少洞口边坡开挖、保护洞口环境的优点,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坨家山隧道大塌方的管棚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坨家山隧道大塌方处理为例,分析了塌方的原因,详细介绍了管棚法及中隔壁(CRD)工法处理大塌方的施工技术,并探讨了管棚的支护作用和优点,总结了预防和处理塌方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扩建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净距下隧道围岩、中夹岩柱、锚杆及初衬的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扩建小净距隧道围岩的屈服区主要集中在拱脚部位,拱脚部位的隧道支护结构应有所加强,当净距大于1/2 B时,中夹岩柱受力状态受净距的影响很小;隧道外侧锚杆轴力约为内侧锚杆轴力的4~5倍。  相似文献   
15.
公路棚洞结构形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公路建设情况,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建设理念,提出山区公路棚洞建设的原则,并依据不同的分类办法提出棚洞结构形式及其适用性,对棚洞、隧道、边坡建设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棚洞建设的经济性,可为山区公路设计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二郎山公路隧道初步设计及以后施工中将可能会遇到的岩爆,涌水及通风等问题发表了看法,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供设计者及施工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下隧道大跨分岔结构设计与围岩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主线与匝道分岔段为大跨扁坦结构,最大开挖跨度达21m,与单洞4车道相当,应作为特殊节点进行设计。通过调研与分析,从最小覆盖层厚度、净空断面、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等多方面分别对分岔隧道的最优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并采用地层一结构力学模型予以验证。研究表明,隧道东汉大跨结构最小覆岩厚度可按不小于12m进行控制;通过优化下半断面矢跨比可进行抗水压衬砌的内轮廓断面设计;江底隧道的抗水压支护结构体系应包含内、外2个层次;初步设计方案合理,技术先进。研究成果对于大型越江交通隧道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建设中,在环保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老山公路隧道假拟洞口工法设计和施工情况,详细介绍了假拟洞口工法的原理、施工工序、工艺和施工要点,总结了该工法在隧道洞口设计、施工中的环保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高产热花岗岩地层高温隧道具有干热岩的典型特征,施工期有高温岩爆风险,运营期有热害通风问题。对隧道开挖引起地层温度场重分布的演化规律研究,特别是隧道设计使用100 a内,具有重要工程意义。以红河州尼格隧道为研究背景,开挖掌子面围岩88.8℃,通过开挖全过程现场实测,对隧道纵向温度、径向温度、洞内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开展研究;利用三维流-热耦合模型再现隧道地质环境;通过建立深部传导热和花岗岩衰变热双热源二维模型,从地层初始温度、花岗岩生热率和埋深方面共81种工况,对围岩温度降范围和瞬态变化规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岩温、气温随埋深增大而升高,岩温>气温。隧道开挖后,围岩温度在临空面发生瞬时骤降,降幅和降速由临空面向深部减小,3 m和8 m深测点温度分别在第3 d和11 d开始下降,降速较缓约0.084℃/d和0.038℃/d。隔热层和二次衬砌施作阻挡了围岩与洞内空气热对流,浅层围岩温度由降反升,围岩温度受二次衬砌施作影响达42 d。日均9∶00~16∶00时,向阳侧洞口气温较背阳侧高出4.7℃,最大6.1℃。受隧道纵坡和山体向、背阳侧温差影响,自然通风条件下,风向在坡脚(背阳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