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8篇 |
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06篇 |
综合类 | 664篇 |
水路运输 | 608篇 |
铁路运输 | 561篇 |
综合运输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82.
沪生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13,(9):52-53
历经数年的准备和努力,中远集运船队顺利跨入海事劳工履约门槛。截至8月20日,在《2006海事劳工公约》正式生效之时,其拥有并经营的106艘集装箱班轮,全部通过由中国船级社主持的海事劳工履约审核,并获颁国际通行的《海事劳工证书》,成为中国首家获得海事劳工国际通行护照的船公司,由此提升中远集装箱船队在全球航运同业竞争与合作中的平等地位,引领中国船员赢得体面劳动的最大权益和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183.
根据有关规范、勘察资料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块石填土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块石填土的岩土工程勘察、分析与评价的要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84.
2006年10月30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在一个多年合作伙伴作为中间人的介绍下,三方就俄罗斯勘察加某海运公司所委修的“格丽莎”号轮进行了洽谈。谈判中,大连船舶重工坚持以暂定的19万美元的修理费必须在走船前全部付清作为付款条件写进合同之中,而船东却表示难以接受,使谈 相似文献
185.
为进一步改进绞缆机离合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实现绞缆机离合器的CAE标准化生产,本文先通过计算,然后设计更合理的离合器形式,利用PRO/E软件绘出立体图,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离合器的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该构件的应力分布图,从而为绞缆机离合器的强度分析研究提供了比较实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6.
介绍了利用AutoCAD进行绘图和设计时,如何解决中文显示及文字比例、不同版本之间的文件转换、尺寸标注、初始环境及不可见的环境等几个绘图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7.
188.
从最初在原苏联到后来在俄罗斯,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历经40余年。在此期间开发、研制并通过试验的列车有:РТ2000型、ЭР200型、Сокол型、涅夫斯基高速列车、反向牵引机车。所列这些机车车辆均具有保证安全运行所必需的设备:统一型“牵引—制动”控制器、快速作用式电空制动机、再生电阻制动机、磁轨和盘形制动机、防滑行装置、空气弹簧等。Сокол型高速列车的电空制动系统已通过了250km/h速度的试验。制动机微机控制和仪器工况诊断系统已在地铁列车和РА1型内燃动车上应用了10多年。本文介绍了由制动设备设计院为速度达300km/h、节数较少的高速列车和地铁列车开发的新型制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及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9.
原苏联内燃机车的大批量生产是从T93型内燃机车开始的,即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这种内燃机车到1973年停产时总共制造了6797台。随着内燃牵引的采用和新系列内燃机车的开发,一批原先制造和修理蒸汽机车的工厂相继转型,开始制造和修理内燃机车。现将它们的名称及其产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0.
汪槱生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6,(2):1-3
从技术改造、循环经济、防污治污、政策支持、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推进能源资源节约,这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