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统一描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在已建成的桥梁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描述方法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的限值研究,以提出一种大跨度铁路桥梁刚度问题的统一描述方法。研究结论:采用设计荷载下的梁端横向、竖向、扭转角及非梁端处横向、竖向、扭转角的变化率(即曲率)描述桥梁刚度,推导了大跨度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设计参考限值。该方法不但能方便地描述简支梁的刚度问题,与现有规范相衔接,而且在描述规范所不能涵盖的大跨度桥梁、特殊桥梁结构刚度问题时也非常方便。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桥梁刚度研究和设计水平,为发展更大跨度桥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2.
针对我国新建桥梁跨度和结构形式远远超出现有桥梁设计规范的适用条件,以及国内外桥梁刚度指标和取值存在较大差异,进行铁路桥梁刚度描述方法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的限值研究。提出一种铁路桥梁刚度的统一描述方法,即采用设计荷载下的梁端处桥面(轨面)的横向、竖向转角和扭转角及非梁端处桥面(轨面)的横向、竖向转角和扭转角沿桥纵向的变化率(即曲率)描述桥梁刚度,并推导出大跨度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刚度设计参考限值。该方法不仅能方便描述简支梁的刚度问题,与现有规范相衔接,而且能描述规范所不能涵盖的大跨度桥梁和特殊桥梁结构的刚度问题。通过代表性桥梁的车桥系统动力响应计算分析,证明了统一描述方法的可行性和较好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3.
根据连续介质力学基本理论,针对大跨度钢桁梁柔性拱桥在变形、失稳破坏期间产生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特性,用通用软件ANSYS建立桥梁的空间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钢桁梁柔性拱桥在两种不同加载情况下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桥梁局部变形失稳是影响整体极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提出通过增大个别杆件的刚度来提高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多跨斜交简支T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简支T梁的受力特性,采用梁壳组合模型模拟简支T梁,分别建立列车一斜交桥梁系统和列车一正交桥梁系统的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CRH动车组以不同速度分别通过多跨斜交简支T梁桥和多跨正交简支T梁桥时机车车辆及桥梁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CRH动车组通过正交桥和斜交桥时,机车车辆的振动响应随车速提高而增大,而且斜交桥的机车车辆振动响应大于正交桥;当列车通过斜交桥的车速不超过200km·h-1时,列车的乘坐舒适度达到"良好"标准以上,但乘坐舒适度较通过正交桥时差;列车通过斜交桥时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斜交桥的各项动力响应均在容许值范围以内,斜交布置虽对桥梁的横向振动非常不利,但对抑制桥梁中心线处的竖向振动有利.  相似文献   
35.
36.
为探讨横向地震荷载对列车—悬索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几江公铁两用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将轨道不平顺作为系统的自激激励源,地震作为外部激励,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地震激励下的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方程和分析模型,对在横向地震波激励下列车通过悬索桥进行了全过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横向地震激励对悬索桥上的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7.
悬索桥桥塔作为一种高耸结构,当处于自立状态时,桥塔缺少缆索体系约束,刚度较低,桥塔风致振动问题便是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在建的郭家沱大桥为例,采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桥塔自立状态下的抗风性能。结果表明,桥塔自立状态下:1)在均匀流场和紊流场中,均没有发生驰振现象;2)塔顶的位移响应随风偏角的增大呈非单调变化。当风偏角是0°、15°、30°时,塔顶的顺桥向位移最大;当风偏角为60°时,塔顶的横桥向位移和扭转角最大。  相似文献   
38.
FORTRAN与C#混合编程在土木工程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动态链接库(DLL)技术开发交互式土木工程计算软件,实现FORTRAN与C#语言的混合编程.通过改造现有计算程序FORTRAN源码的实例阐述了混合编程的实现过程,并重点对2种语言间字符串的传递做了详细介绍.利用混合编程技术可以充分发挥C#的高效开发特点和FORTRAN高性能计算的优势,并且使得现有的经典FORTRAN计算程序源码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9.
针对国内外现有轨道桥梁设计规范中缺乏大跨度轨道悬索桥刚度限值规定的问题,以中小跨度轨道桥梁刚度限值标准为基础,调研总结在役大跨度悬索桥刚度设置和运营状态,提出大跨度轨道悬索桥合理刚度限值建议,并采用杆系有限元方法和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应用工程实例分析,对桥梁静力特性、动力响应和列车走行性进行评价,验证刚度限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大跨度轨道悬索桥竖向刚度可取为1/300~1/500,双侧竖向梁端折角限值为9.0×10~(-3)rad,单侧限值为4.5×10~(-3)rad,竖向加速度不大于3.5 m/s~2;横向刚度可取为1/600~1/1 200,双侧横向梁端折角限值为6.0×10~(-3)rad,单侧限值为3.0×10~(-3)rad,横向加速度不大于1.4 m/s~2。  相似文献   
40.
桥梁结构影响面加载及影响线加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动态规划法加载原理,将桥梁结构传统的影响线加载拓展成形影响面加载,以便能获得桥梁结构(尤其针对宽度较大的多格式箱梁桥、弯斜桥等)任一部分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值,并将两种加载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