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64篇
水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为提高公交运营质量,基于综合成本优化研究公交多模式站点停靠方法,首先考虑公交通行能力、客流关系、时间关系、发车间隔和满载率等约束条件,分析停站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定量化表示;其次建立以乘客出行成本和公交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参数优化模型;最后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并给出算例。利用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求解和验证,结果表明:高峰小时采用多模式站点停靠方法后,乘客出行和公交运营综合成本较未优化前降低51.1%。  相似文献   
52.
针对现有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的不足,采用逐步回归法从众多宏观影响因素当中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动态回归ARIMAX模型应用于预测。前者保证了模型应用的准确性,后者则兼有回归与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两方面的优点。根据1983年—2005年间相关数据,建立起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同人口总数、运输线质量里程数、客运量、驾驶员人数、人均GDP、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应用ARIMAX模型进行预测,拟合结果显示,误差较小、预测情况良好,在交通事故宏观预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为了进行直线式公交站选型优化,根据南京市某公交站台的调查数据,考虑交通负荷、公交车占用站台时间及停靠频率因素,比较虚拟港湾式公交站与普通直线式公交站对交通流的影响,建立了沿机非分隔带虚拟港湾公交站的车流速度模型.该模型可计算车延误,并结合通行能力进行公交站选型.研究表明,单车道路段设置虚拟港湾式公交站有利;两车道路段根据交通负荷等参数确定公交站选型;公交车平均停靠时间不超过1 min时,3车道路段设置普通直线式公交站有利.  相似文献   
54.
在研究我国现阶段小汽车使用特性的基础上对小汽车使用模式进行划分,分析了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活动特性对小汽车使用模式选择的影响,并建立了小汽车使用模式预测模型.研究中用蚌埠和沈阳两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小汽车的使用目前存在较大共性,如女性对小汽车的依赖不如男性等,但差异性也应城市交通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实例证明小汽车使用模式预测模型准确率大于80%,今后可运用于城市小汽车出行需求预测.  相似文献   
55.
自行车-行人共享道条件下自行车交通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路内自行车一行人共享道条件下的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设计了共享道交通流数据的采集方案,并选择南京市5条典型的自行车一行人共享道路段展开交通调研。其次,对共享道自行车交通流基本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交通流量、速度、密度及空间占有量等.再次,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共享道条件下自行车交通流基本模型,以及自行车交通流基本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曲线.最后,总结分析共享道条件下交通流与传统交通流特性的主要差异性。  相似文献   
56.
基于DEA方法的物流园区投资方案决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物流园区面积既定的情况下,不同的投资方案,物流园区的经济性是不同的。但是物流园区投资和运营的特殊性,如寿命期很长、市场需求变化大等特点,问题变得比较复杂,使得用传统的技术、经济方法进行投资方案决策受到很大的限制。针对物流园区投资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长期的动态的决策问题的特点,提出将物流园区投资决策问题分成两个步骤进行简化,先利用DEA方法对物流园区经济性作静态分析,把物流园区效益问题转化为资源的利用率问题进行分析;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物流园区土地、资金等其它实际条件,判断出最终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7.
高速公路交通生成预测的改进灰色马尔可夫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速公路交通生成预测是进行高速公路网规划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预测方法需要考虑人口、土地利用等因素,过程显得极为复杂。而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在基础资料缺乏的条件下可建立模型进行预测,但对于高速公路交通生成量这一类随机性、波动性较大的数据,使得拟合较差,预测精度降低。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提出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方法。最后将该预测模型应用于高速公路网规划交通生成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根据城市交通系统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选取公平性、发展能力、可达性、机动性、安全性和环境影响6个评价准则面,提出了从关于设施、服务和交通方式的控制变量指标到中间指标再到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城市交通可持续性评价方法采用了建立在模糊测度基础上的模糊积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淮北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便于决策层调控设施、服务的供给以及车辆使用政策的确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准则间不严格独立及较多主观判断的城市交通可持续评价问题,基于非可加性模糊积分的评价方法有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以进出城市路外停车场的停放车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车辆在进入停车场的过程中所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行驶时间定义为穿越等待时间与穿越行驶时间。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与实测数据,根据非机动车流的不同群间隙大小,构建了穿越等待时间的计算模型;然后,基于出入口处的道路条件、停放车辆尺寸和非机动车流的群间隙特性,构建了穿越行驶时间的计算模型,并以南京某停车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最后,基于车辆停车率的实测数据,对不同非机动车道宽度与非机动车流量组合条件下的穿越时间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主要结论有:相对于非机动车道宽度而言,穿越时间受非机动车流量大小的影响更为明显;在相同的非机动车流量下,当车道越宽时,非机动车的行驶空间越大,行驶路径选择的自由度越高,此时对停放车辆的干扰越小,特别是当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6 m时,穿越时间受其影响变化较小;穿越时间的变化与非机动车道宽度成反比,当车道越窄时则自由度降低,对停放车辆的干扰增大,特别是当非机动车道宽度小于5 m时,穿越时间受其影响变化显著。文中相关研究结论对于优化城市路外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组织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城市路内停车设置规模非线性优化模型及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路内与路外停车的合理匹配,减小停车成本,从路内停车带与路外停车场匹配关系入手,分析了车辆停放者选择停车场行为,分别量化了路内车辆停放者和路段车辆出行者的社会成本,综合考虑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流延误的影响、绕行距离、收费差额以及个体时间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停车成本整体最小的路内停车带设置规模优化模型,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内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设置路内停车带之前相比,优化后停车平均绕行距离减少了63.0%,停车综合成本下降了37.3%,可以看出路内停车带规模模型能够优化路内与路外停车之间匹配关系,使停车系统综合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