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0篇 |
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16篇 |
综合类 | 164篇 |
水路运输 | 97篇 |
铁路运输 | 120篇 |
综合运输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有砟客运专线的列车运营速度较一般列车快,对轨道的平顺度要求较高,借鉴无砟客运专线CPⅢ控制测量技术对有砟客运专线进行CPⅢ控制网测量。以胶济铁路为例,详细论述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实践验证该方法可行,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74.
在当前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国务院发布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城市交通规划中也越来越重视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和建设。但从目前各城市实施的效果看,普遍存在效益不明显的现象。因此,对公交专用道的实施也需要反思和总结。在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普遍拥堵,理论上也是最需要公交专用道的建设。其实施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是在路中设置;二是在路边设置。路中设置公交专用道,虽然受到的干扰 相似文献
75.
76.
77.
地铁钢轨短波波磨现象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更快速、准确地对钢轨波磨进行检测,有利于及时指导钢轨打磨,从而避免或减少由钢轨波磨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文章以轮轨噪声作为检测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地铁钢轨短波波磨特征识别框架;结合轮轨噪声和短波波磨类别特点,采用时域-频域特征提取方法,以最大化支持向量机分类精度为依据,实现对特征的有效提取和选择;较为全面地考虑现实中的各类钢轨短波波磨类型,实现对短波波磨的正确分类。分类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轮轨噪声和支持向量机的地铁钢轨短波波磨特征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波磨波长和幅值进行正确分类,其中波长分类平均精度达到97.32%,幅值分类平均精度达到97.99%. 相似文献
78.
系统阐述了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分类、萌生机理、影响因素、引发后果及常用萌生预测模型等,总结了其复杂性的根源; 梳理了中国轨道交通系统近年来发生的各种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总结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地铁等系统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基本特征、萌生机理及治理措施等; 展示了在局部和连续型滚动接触疲劳研究中,现场跟踪测试、现场试样失效分析、试验台试验、数值模拟及线路试验等研究方法的系统化应用及重要结果; 讨论了不同轨道交通系统滚动接触疲劳差异的根本原因及滚动接触疲劳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从现场治理和机理研究2个方面提出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轮轨局部型滚动接触疲劳(月牙形裂纹)对运营安全的威胁可控,其重要源头之一是硌伤; 过大的接触应力和蠕滑率是引发轮轨连续型滚动接触疲劳的关键,其根本原因包括小半径曲线、轮轨失形、轮轨廓形与轨道曲线设计不合理、大坡度与起伏坡度、低黏着与增黏、频繁启停及轨道安装误差等,近10年来开始大量使用的大功率电力机车在复杂条件线路运行时,呈现的严重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是上述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集中体现; 可行的滚动接触疲劳防治措施包括避免或及时修复严重硌伤、优化曲线段轮轨廓形匹配、优化轮轨镟修/打磨策略、加装或优化车轮研磨子、机车车辆定期调头运行、优化机车电气补偿与牵引制动控制、使用优质增黏砂、优化踏面制动和及时维护轨道与列车关键部件等,不同轮轨系统可根据其特点酌情选用; 从现场防治角度,应建立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精确预测模型,并依此实现不同服役条件下的滚动接触疲劳无限和有限寿命设计及最佳轮轨维修策略制定; 从疲劳机理角度,应重点研究疲劳裂纹萌生的微观裂纹扩展机制和磨耗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9.
对世界各国地铁钢轨波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其普遍性与时间集中性,及其与曲线、轨道结构、车辆及其他因素相关性等典型特征,并对其分类方法、形成机理和治理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普遍存在于地铁与有轨电车线路中,在新线开通初期与线路改造初期最为严重;一般而言,相对于直线和大半径曲线,小半径曲线的钢轨波磨最为普遍,低轨侧波磨波长短,幅值大,但也有例外,部分大半径曲线及直线上也有分布;波磨的波长特征和发展速度与轨道结构密切相关,轨道结构及部件不匹配时,易出现快速发展的波磨;车轮踏面廓形、轮对定位、悬挂刚度与簧下质量等车辆结构参数会对波磨萌生、发展与表现特征产生影响;波磨的产生还可能与钢轨材质、牵引和制动、运行环境、湿度及摩擦因数有关。地铁钢轨波磨的形成机理主要基于轮轨系统共振、轮轨黏滑(摩擦自激)振动、钢轨振动波反射等理论,对波磨形成过程的纵向动力学影响与系统非线性因素考虑不完善,关于黏滑自激振动与轮轨负摩擦特性对波磨影响的认识还不统一,难以解释直线以及曲线高低轨波磨特征的差异等,对波磨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理论上的主动预测和试验验证;各国主要以钢轨打磨来控制波磨发展,通过调节轨道结构、运行环境,采用钢轨吸振器和轮轨摩擦调节装置,以及优化车辆设计等主动措施来控制波磨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未来应针对车辆-轨道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实际运行工况下的轮轨微观接触行为和黏滑自激振动特性,开展车辆-轨道系统的轮轨动态磨耗演化仿真,掌握地铁钢轨波磨形成机理和关键因素影响规律,提出控制地铁钢轨波磨的主动措施和轮轨匹配优化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0.
在考虑电动公交车里程约束与司机连续工作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约束的基础上,研究单条公交线路的电动公交车与司机整合调度问题,即将给定时刻表车次分配给电动公交车和司机,同时,生成车辆运营计划和司机排班计划,设计基于列生成启发式方法求解提出的整合调度问题.列生成方法用于生成线性松弛最优解,将整个问题分解为一个主问题和两个定价子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