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篇
  免费   76篇
公路运输   462篇
综合类   444篇
水路运输   411篇
铁路运输   217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基于神经网络的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管继富  侯朝桢  顾亮  陈兵 《汽车工程》2003,25(6):586-590
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模糊控制主要用来对付系统的非线性;神经网络根据振动响应的方差递推结果来辨识车体的振动情况实时调节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使模糊控制器对路面的变化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在半主动悬挂1/4车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32.
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稳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稳定分析方法。基于有限元理论,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计算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该桥施工过程和运营阶段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其结果为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论述了传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确定了沥青混合料转运车作业质量试验的目的、意义及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工程施工实践证明了转运摊铺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混合料材料离析和温度离析现象,同时能提高铺设成型路面的平整度.  相似文献   
34.
中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机电系统现状,分析了其将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升级的要点.  相似文献   
35.
本文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了通用航空经济从萌芽期、发展期到成熟期的演进路径,分析了各时期通用航空经济对区域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通用航空经济的发展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推进基金改革,设立技术科学板块,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解决需求背后的核心技术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改革。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作为科学基金技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响应,及时调整学科资助政策。小学科,大行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研究呈现需求牵引、面向未来、技术集成、交叉融通的特点,需要进一步重视各交通体系交通诸要素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反对脱离行业、脱离应用对象,盲目梳理所谓的共性工程科学问题。推动基于RAMS(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理论的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评价体系建设,关注各交通体系自身的特点及科学基础差异,强化其在重大、重点、人才等重要项目立项建议遴选、评审及成果后评估各环节中的应用,加快科学成果转化,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盾构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时开挖面应力释放率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一种既有的体积损失率迭代求解应力释放率的方法,依托广州地铁21号线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实际工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掌子面不同软硬岩比例、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应力释放率变化趋势,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在盾构隧道掘进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分界面的过程中,围岩的初次应力释放率范围基本保持在24%~36%,且随掌子面硬岩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 2)相对于围岩条件而言,埋深对应力释放率的影响更小。此外,在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全过程模拟中,根据围岩变化情况随不同开挖步动态调整应力释放率这一做法较全程取一固定应力释放率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8.
在充分分析典型四相位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的行人流与右转车流冲突的前提下,以行人过街时间占有率和行人群到达分布作为分析指标,利用可插车间隙理论得出行人单向通行和双向通行条件下的右转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根据行人流随机消散和集中消散的不同特征,应用随机分布理论推导出右转车穿越行人流的延误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比分析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前、后右转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变化值。结果表明,除了在少数行人流量比较大的情况下, 行人二次过街的设置会小幅度减少右转车的延误;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行人二次过街设置后, 右转车的通行能力将受到限制,延误增大,其中,平均通行能力降低了16.68%,平均延误时间增大 了21%,所以,当右转车交通需求较大时,需同时考虑行人和右转车的交通运行状态,优化设计是否采用行人二次过街,避免右转车超出极限忍耐时间而增大与行人冲突的概率。  相似文献   
39.
通过FLAC3D对现场工况进行了开挖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围护结构型式采用单排桩+锚索和双排桩,开挖到坑底时,计算的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分别为8.73 mm和10.19 mm,实测值分别为10.57 mm和12.05 mm,实测值稍大于计算值,桩身整体侧向变形规律一致。围护结构型式采用单排桩+锚索,不同开挖阶段坑外地表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整体沉降均随着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沿基坑方向的分布规律也大致相同,都是呈凹槽型分布,最大沉降值出现在距桩后3~4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40.
To improve the braking safety of automobiles, the author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l brake on the stabilities.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l brake, automotive subsystem models were built by applying ADAMS/CAR, and automotive mechanics simulation model was built by setting the main subsystems such as body, engine and brake. The simulation model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ial brake, and beeline braking stability and turning braking stability were simulated. It shows that differential brake can amend turning shortage of automobile brake and improve its braking stability, but the effect of automobile mass on its braking stability is great. So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braking force and the effect of mass change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differential brake is appl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