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161篇
综合类   129篇
水路运输   117篇
铁路运输   101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船闸通过能力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和总结,主要包括采用单位船型法的通过能力计算,基于排队论的待闸时间计算,船闸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确定,基于仿真建模方法的闸室排挡、多线船闸调度、内河航运体系能力确定等内容,以及采用优化算法的复杂系统问题求解。在未来,通用的单线船闸通过能力设计理论和方法、针对特定工程的多线船闸通过能力确定和多级船闸综合通过能力确定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2.
现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都存在助力电动机和减速机构,而助力电动机的工作状况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电动机和减速机构合理匹配才能够满足要求。在考虑汽车转向功能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电气参数和减速机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二者匹配的指标;依此为依据,探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程序,这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3.
为了评价再生集料强化方法和掺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弯拉强度、干缩和温缩试验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掺加再生集料可以显著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但是对其收缩性能和均匀性有不利影响.采用物理磨耗和盐酸浸泡处理再生集料后,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强度和收缩性能有所提高;采用有机硅树脂喷涂处理再生集料后,其力学强度几乎不变,然而收缩性能明显改善,接近天然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情况.与强化方法相比,再生集料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再生集料压碎值与水泥稳定碎石力学强度之间并不一定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4.
介绍了北京双源无轨电车交流传动控制系统,分析了无轨电车交流电传动系统的特点.在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模型基础上,阐述定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数学关系,论述全速度区域的定子磁场控制方案.采用TMS320C31和TMS320F240构成的双微机控制系统,对所提出的方案实施了全数字化控制.试验结果证明,该控制系统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5.
利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地基隔震效应,提出换填地基进行结构隔震的新途径.依据成层地基中的单桩水平阻抗函数研究了土层动力特性对桩基阻抗的影响,指出在较坚硬场地上,只对桩身一定范围内的地基进行软化换填时,就可明显减弱桩基阻抗作用,降低其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达到上部结构隔震的效果.算例表明这一隔震途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6.
以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为依据,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列车自身安全性、列车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和安全保障系统3个方面构建由14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轨道交通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用两两判断法建立某准则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用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确定该准则下各个指标的权重.由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一致性指标,查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二者的商即为一致性比例F<,R>,若F<,R>小于0.1则认为判断矩阵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7.
介绍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高速铁路轨道状态远程监测系统的构成,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方法,包括数据的读取、预处理及无线网络等相关技术方法。针对大流量监测数据实时无线传输的瓶颈问题,提出光纤光栅解调系统数据处理和无线传输的方案,可对监测数据自动进行加密、校验和打包,并通过GPRS模块将监测数据推送至远端数据中心。该系统已应用于我国多处高速铁路轨道状态长期监测工点,系统运行状态良好,数据传输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8.
分析国内外高速列车车体强度规范中的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型高速列车车体强度计算为例,分别采用日本、欧洲以及我国的高速列车车体强度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对车体强度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一套关于车体强度评定的工程方法,为车体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规范下计算得到的车体满足强度要求;欧洲设计规范考虑的载荷较为全面,我国的车体强度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较大,更为保守。  相似文献   
209.
以用于160km.h-1提速货车的国产化Y25型转向架焊接构架为研究对象,依据UIC 510-3标准设计运营载荷,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得出在焊接构架的侧梁鱼腹形板与轴箱导框焊接处、心盘焊缝处以及侧梁单腹板与横梁焊接处的应力较大,为疲劳薄弱区域;对于应力幅值最大的侧梁单腹板与横梁焊接处的非闭合环向角焊缝,运用子模型技术以及热点应力法得出其安全系数为1.02,焊接构架的疲劳寿命为3.33×107次,而且其疲劳强度满足UIC 510-3标准的要求,这与运用Goodman疲劳极限图校核的结果一致。研究还表明,采用热点应力法进行寿命估算时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10.
为了提高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的精度和效率,基于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寸驱动的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参数化图解法,利用在Solidworks平台下的尺寸驱动特性和方程式功能建立了B0-B0轴式轨道车辆几何曲线通过计算模板,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确定了给定参数下的车体与转向架最大夹角,车体相应点的最大道心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