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3篇
  免费   493篇
公路运输   1896篇
综合类   2237篇
水路运输   1810篇
铁路运输   1005篇
综合运输   20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早期修建的小跨径钢桁梁悬索桥目前多已接近设计年限,正确评估其承载能力是桥梁维修、加固和技术改造的基本依据,也是桥梁管理的重要内容。文中介绍了桥梁承载能力评估的静载试验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桥梁评估规范的异同;同时结合泸定县城南大桥的实例,在计算分析现场检测资料和静载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评估其承载能力状况,并提出了恢复承载能力的加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2.
宜昌市G348国道是通往三峡的唯一国道,是应急反恐的战备通道,是独具三峡特色的旅游廊道,也是平湖半岛沿线居民出行的生活保障线路。本文以宜昌市G348国道(黄柏河桥-三游洞)为工程依托,通过对现状道路问题的梳理,全面分析项目的功能定位,按照“公园城市”的理念研究项目的改造方案,为类似工程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汇入行为是导致高速公路、快速路汇入区瓶颈失效的根本原因,也是引发车辆冲突、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基于上海虹许路汇入区高精度轨迹数据,在经典的3类汇入行为(自由、协作、压迫)分类基础上发现并定义了一类新的汇入行为:主动-回应汇入,即在目标车道插车间隙不足的条件下,汇入车辆通过横向偏移主动表达汇入意图,引发后车合作让行,从而实现汇入。由于传统的换道类型划分方法已不适用于描述瓶颈区汇入过程的复杂交互现象,因此根据汇入车辆的横向位置将汇入过程划分为4个时段,以目标车道后车让行的时段不同对4类汇入行为进行了重新划分。基于此对虹许路汇入区轨迹数据中的汇入行为进行分类,并比较主动-回应汇入行为与经典的3类汇入在汇入位置与汇入间隙变化分布的差异。进一步,采用风险空间理论判断目标车道间隙的可汇入程度,并结合混合高斯-隐马尔可夫模型实现对后车的让行意图识别,建立了主动-回应汇入模型。最后构建了瓶颈交通流仿真原型系统以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宏观交通流层面,主动-回应汇入行为在汇入位置、速度和间隙的分布上与实证数据一致,均值没有显著差异;在个体行为层面,也能再现定义描述的"主动试探-两车博弈-回应让行"的过程。该研究成果对解析瓶颈交通流早发性失效机理、揭示汇入风险变化过程以及设计符合人类驾驶人交互特征的自动驾驶汇入策略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针对需求点的出行客流服从正态分布,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利用二元联系数刻画随机客流的确定和不确定部分,将其转化为带联系数的确定性数学模型,研究一类随机需求接驳公交调度模型,将乘客从需求点运输至轨道站点,追求总里程最少.同时,该模型集成了这些乘客的最大容忍在车时间对调度结果的影响.利用Cplex求解模型的精确解,结合实际算例,给出了不同车辆数的最优调度方案,比较了有无乘客在车时间限制的2种方案差异,并分析了客流的不确定程度对调度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客流的不确定程度逐渐增加引起需求点的上车人数变多,受车辆的额定载客量限制,这致使车辆偏好访问较远距离但不超过其额定载客量的需求点,因而总行驶里程也变大;考虑乘客的最大在车时间限制,这引导车辆提供"直达"服务,因而会增加总行使里程,但是满足了乘客的个性化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05.
由于城市快速路转向交通流量大、线形设计标准低,快速路立交匝道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利用上海市快速路3年事故数据和交通流量检测数据,以上海市浦西地区快速路立交匝道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辆在匝道上的行驶特征以及车辆交互特性,将立交匝道划分成出口段、衔接段和入口段及左转匝道、右转匝道等5个研究单元,针对各单元分别建立负二项模型分析匝道几何设计及其组合参数、交通流特征对于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段及入口段的安全性与几何特征的联系较为紧密;迂回式左转匝道相较于右转匝道受几何线形影响大;流量越大、长度越长,事故风险越高,但出口段的长度与事故发生呈负相关关系;出口处为直线、入口处存在长直下坡路段、入口处线形与主线差异大的立交匝道安全性差;迂回式左转匝道上存在过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将小半径曲线设置在出口处,会极大增加事故几率。  相似文献   
106.
根据船、机、桨关系, 以船舶动力装置的能量传递为基础, 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主机能效模型。以某内河旅游船舶为研究对象, 根据船体与主机参数, 利用回归多项式法得到螺旋桨敞水特性曲线。在船舶上安装了油耗仪等传感器, 采集了主机瞬时油耗、船舶对地航速、对水航速等数据, 并计算了主机的实际能效。针对实船采集数据, 分析了航道水流速度的分布特征。基于仿真模型, 计算了船舶在不同航道水流速度与对水航速下的主机能效, 比较分析了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 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航道水流速度偏度为-0.033,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船舶实际主机能效与对水航速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而是相关系数为0.824的散点分布; 船舶主机能效模型能够精确地表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主机能效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误差不大于10.5%。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建立了列车几何模型和非定常可压缩湍流的三维流动模型, 对高速列车隧道内等速和不等速交会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软件的任意滑移界面动网格技术中嵌入了列车光滑启动方法, 研究了列车交会过程中隧道断面的压力波动、流速变化和压力波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三维流动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清晰地展示高速列车隧道内交会时的压力场与速度场变化情况, 同一隧道横截面上各点的压力波动趋势与断面压力均值的波动趋势虽然一致, 但不同测点的压力差异较大, 最大可达53.5%;等速交会时隧道中央的交会压力变化幅值最大, 负压峰值达到约-7kPa; 不等速交会时高速列车车体正压峰值与负压峰值均随低速列车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而低速列车比高速列车的正压峰值大约1.5kPa; 两列车鼻尖交会处的隧道断面压力波负压峰值与低速列车速度的二次方近似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8.
由于交通事故生成特点与事故统计缺陷的客观存在,交通冲突技术逐渐取代交通事故统计被应用于行人安全评价中.瑞典学者首先提出衡量车辆之间冲突严重程度的若干指标,其定义被不断修改和延伸,逐渐应用于人车冲突分析.对瑞典、日本及中国学者提出的人车冲突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性地阐述,并归纳分析不同人车冲突指标的共性和差异性,探讨其局限性.多数指标并未考虑整个冲突过程,而只是分析某个特定时刻的严重性.此外,部分指标是基于计划轨迹和当前速度所预测的碰撞点提出的,但并未解释预测是如何完成的.最后,提出了人车冲突指标研究的难点,并对其进行展望.指标的可靠度和有效性是提出新指标需要考量的2个重要方面;如何准确、便捷、高效地利用视频数据进行指标提取是下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9.
球鼻艏作为现代舰船的重要结构,具有降低流体阻力和装载声呐的作用,其结构强度直接关系到舰船的战斗力,而其抗爆抗冲击性能更是影响舰船生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某舰球鼻艏结构,采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应用ABAQUS对其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下的抗冲击性能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合理的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可使球鼻艏结构在不同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下的塑性变形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并发现其主要薄弱环节位于导流罩与船体外板的连接区域,从而在设计中对薄弱环节进行适当加强。  相似文献   
110.
赖浩凯  楼京俊  孙炯  祝勇 《中国舰船研究》2014,9(3):105-108,122

采用液压系统驱动的舰艇某装置在完全开启时, 其盖板会与止挡板发生碰撞,并产生较大噪声。针对此问题,采用ADAMS和AMESim软件建立了该装置的参数化启闭模型,计算了其盖板在开启时与止挡板发生碰撞所受到的冲击加速度和冲击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实现开启时该舰艇装置所受到的冲击加速度和冲击力最小化为目标,对其液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明显降低该装置在开启时所受到的冲击加速度和冲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