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39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在日照温度分布理论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功能,编制了双肢矩形薄壁空心墩结构的温度场和温差效应分析的专用程序,并结合实例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双肢薄壁墩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次开发成果,对双肢矩形薄壁空心墩在日照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温度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双肢薄壁墩结构在悬臂状态与铰支状态两种不同的工况下,桥墩的温度应力与整体变形。结论可以为双肢薄壁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地铁运营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钱箱票箱管理、乘客事物处理和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流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特点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地铁车站级AFC(自动售检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大信息共享、实时控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53.
54.
为提高航道整体通航效率,借鉴道路交通中的先进经验,提出“潮汐式”可变航道的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双向航道分道通航模式,在高峰时段为重交通方向向左扩展航道,同时满足两侧通航需求.提出可变航道实施的方案,分析了可变航道实施的关键技术,即动态时间和动态空间的确定,并指出了这两个参数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例,通过两种不同的设计船型对可变航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可变航道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初步研究了可变航道的实施和管理方案,为可变航道未来的实施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交通仿真是高铁枢纽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深圳北站为例,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对高铁客流换乘城市轨道交通过程进行评价研究,分析客流换乘行为特点,探讨旅客安检、通过闸机等典型行为的描述方法和构建技巧,实现与换乘过程相一致的精细化仿真建模.在仿真建模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和仿真软件输出结果,构建集舒适、效率和流畅为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基于Anylogic的评价指标量化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建模及评价指标量化提取方法能有效实现仿真模型对现实的准确模拟,提高仿真效果.研究成果对高铁枢纽换乘行为仿真的精准刻画及评价的定量化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
针对某火车滚装船航线港口水质较差、泥沙较多且每年出现海淡水交替等特殊情况,选择电解式压载水处理装置和可添加高盐度海水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采用排除法分析并确认该船压载水处理装置选型和相关压载水处理系统设计修改优化,使该船实现在海水港口或浑浊的淡水港口进行即压即排的压载水作业,为今后可能的后续船或类似船型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57.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 采用 PLC 多点同步液压顶升系统对匝道桥中曲线梁桥上部结构偏移进行纠偏施工。 同时采用监控系统, 以设计的成桥状态为目标, 保证桥梁在复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可供类似纠偏加固施工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8.
利用公安系统现有的数据信息资源和无线应用协议,为公安交警研制了基于B/S结构,利用无线公共网络进行实时现场信息收集、传输与处理的公安交警无线移动警务系统.扩展了公安系统无线领域的应用范围。使公安交警可实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可向公安数据服务中心传送数据和图片。最后,在多普达686PDA环境下验证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车辆由6节编组增扩编成8节编组的项目.着重分析了新车与旧车的区别以及新车与旧车在匹配上的一些特点.若设计车辆时有扩编考虑,其接口的设计和采用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会为今后的新、旧车辆匹配带来很大方便.6节编组增扩至8节的改造目前使用情况良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客流量大的问题,也为今后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发展机械绿色产品,就要对其"绿色度"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产品绿色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评价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机械产品绿色度的内涵。然后,结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产品的环境、资源、能源和经济四个方面出发,初步建立了机械产品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重点分析了数据包络分析法,并结合电冰箱的例子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