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52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42篇
铁路运输   24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The effects of fuel price on travel demand for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reveal the choices and constraints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se underlying choices and constraints by examining the variation of fuel price elasticity of vehicle miles travelled (VMT) across income group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bound effect—increase in VMT as a result of improvement in fuel efficiency may offse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fuel price on VMT. The second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the fuel price elasticity of VMT and the rebound effect. A system of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VMT and fuel efficiency (MPG, miles per gallon) as endogenous variables is estimated for households at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from 2009 National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Higher income households show greater fuel price elasticity than lower income households. Fuel price elasticities are found to be ?0.41 and ?0.35 for the two highest income groups, while an elasticity of ?0.24 for the lowest income group is identified. The rebound effect is found to be only significant for the lowest income households as 0.7.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potential ability of using fuel price as a tool to affect VMT. The study results also suggest possible negative consequences faced by lower income households given an increase in fuel price and call for more studie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72.
企业为发展经济效益时,在供应链架构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碍於仓管空间的缺乏与处理中心技术之欠缺,逆向物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探讨企业导入逆向物流之考量因素,以传统产业——纺织业为例,透过问卷调查之结果,得到重要因素之权重,并透过企业访谈针对产业产品特性及现行逆向物流实施之流程。结果期能让企业在导入逆物流的同时,考量产业特性并重要考量因素投入适当资源,得到完整供应链循环。  相似文献   
73.
以某型大功率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DAMS/Engine建立了多缸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曲轴的工作载荷.通过建立曲轴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主轴承对主轴颈的支撑边界定义为接触对以模拟实际的约束状态,并将动力学计算所得一个周期内的曲柄销载荷历程曲线离散为16个载荷点,并按照发火次序,组合得到了16个载荷工况以模拟曲轴上的交变载荷,载荷的施加采用函数分布的形式模拟滑动轴承的压力分布,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曲轴的应力应变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曲轴材料性能数据绘制了曲轴Goodman疲劳强度曲线,自编后处理分析程序得到了曲轴上所有节点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材料为42CrMo的整体曲轴满足结构疲劳强度要求,油孔处和过渡圆角处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相对较小,采用Goodman疲劳曲线计算的最小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为5.04.分析结果与曲轴实际失效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74.
将制动力系数变化拟合为时变斜坡函数,由变形协调条件和力的平衡方程推导车辆各轮时变制动力,进而建立考虑汽车制动作用的车桥耦合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依托某混凝土梁桥工程实例,采用所编制的程序,分析汽车制动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的动力行为特性。系统开展初始车速、制动加速度上升时间、制动峰值系数和车重等关键参数对桥梁下部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制动作用下墩顶纵桥向动力响应显著,且该响应随制动加速度上升时间的缩短、制动峰值系数及车重的提高而大幅增加,初始车速对其有影响但无单调性规律。  相似文献   
75.
新型环保火车滚装船主机排放满足IMO TierⅢ要求.以该型船为例,概述船型设计和主推进系统配置,阐述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技术、经济型废气再循环(Economic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coEGR)技术与主机EcoEGR系统选型,介...  相似文献   
76.
移动支付、语音购票、刷脸过闸等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结合徐州地铁iAFC(互联网售检票系统)建设方案,对iAFC系统架构、业务场景、接口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对类似新建或改造AFC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为解决运营隧道健康监测系统中多节点传感器网络下高频采样带来的大数据储存和传输问题,在运营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层引入传感器网络框架表示模型,对传统的压缩采样数据重构算法进行改进,用迭代方法求解最小化范数问题,提出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1)在一定采样率条件下,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可以有效地增加数据恢复的效率,加速度信号采样率越大其重构精度越高; 2)相同采样率条件下,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得到的重构数据精度要高于传统单节点压缩感知重构算法; 3)压缩采样率为60%以上时,信号重构误差不超过20%,符合工程应用标准; 4)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具有局限性,传感器节点个数存在耦合上限,当传感器节点超过6个时,重构信号的精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地铁运营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钱箱票箱管理、乘客事物处理和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流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特点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地铁车站级AFC(自动售检票)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实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大信息共享、实时控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79.
交通仿真是高铁枢纽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深圳北站为例,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对高铁客流换乘城市轨道交通过程进行评价研究,分析客流换乘行为特点,探讨旅客安检、通过闸机等典型行为的描述方法和构建技巧,实现与换乘过程相一致的精细化仿真建模.在仿真建模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和仿真软件输出结果,构建集舒适、效率和流畅为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基于Anylogic的评价指标量化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提出的建模及评价指标量化提取方法能有效实现仿真模型对现实的准确模拟,提高仿真效果.研究成果对高铁枢纽换乘行为仿真的精准刻画及评价的定量化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的依据.客流预测准确度的影响因素众多,加之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以上海市轨道交通为例,利用经验方法,通过校正线路初期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预测值,以及确定小交路折返点参考阈值的取值范围这两个有效手段,给出了修正客流预测的可行方法.在规划阶段减少客流预测的偏差,为后续实现灵活的运营组织提供条件,以达到满足实际客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