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92篇 |
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024篇 |
综合类 | 1312篇 |
水路运输 | 1977篇 |
铁路运输 | 1134篇 |
综合运输 | 6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46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116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537篇 |
2012年 | 422篇 |
2011年 | 512篇 |
2010年 | 476篇 |
2009年 | 490篇 |
2008年 | 479篇 |
2007年 | 604篇 |
2006年 | 569篇 |
2005年 | 372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18篇 |
1975年 | 10篇 |
197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任飞;韩安平;郭虹利;吴渊 《铁道通信信号》2022,58(11):24-28
目前区间轨道电路普遍将小轨道状态纳入列控中心检查范围。轨道电路在方向切换过程中,受小轨道状态检查结果的影响,可能导致整个轨道区段闪红光带。以ZPW-2000R轨道电路为研究对象,从小轨道状态检查原理和机制入手,深入分析方向切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场景对小轨道状态检查结果的影响,并给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2.
随着我国隧道埋深的不断增加,超深竖井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对竖井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近年来隧道工程中超深竖井设计及施工技术相关文献的调研,阐述超深竖井的研究现状,揭示隧道超深竖井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目前隧道超深竖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井型设计、井壁压力理论、竖井支护形式和竖井施工方法等方面。在小断面竖井井型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在超大断面竖井断面形式方面尚无相关研究成果;在软土地层中的竖井井壁压力理论方面成果较多,但针对硬质岩层的井壁压力理论研究甚少,个别学者提出的公式尚未得到工程验证,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仍难以应用;目前仍采用经验法或适用于浅部竖井的理论公式进行井壁支护结构设计,尚无一套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的设计理论;竖井掘进机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无竣工案例。从力学机理及理论计算方法上对隧道超深硬质岩层竖井的井壁压力理论和支护设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认为新型竖井施工技术及新型施工设备研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3.
随着城际铁路快速发展,沿线可能存在较多如学校、住宅、宾馆等对振动敏感型建筑,轨道结构需结合不同工况进行特殊设计以满足减振要求,合理准确振动源强对轨道减振设计非常重要。为解决既有城际铁路振动源强取值不准确问题,提升城际铁路振动预测的准确性,采用实测与仿真的方法对城际铁路源强值进行研究。首先,对某城际铁路矩形隧道地段实测了现场振动数据,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之后,采用实测的振动源强数据验证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适用于不同速度范围的明挖隧道及暗挖隧道,分析不同隧道类型、不同车速工况下的振动源强数据,得出城际铁路不同速度级及不同隧道类型的振动源强推荐值。 相似文献
994.
吴绍华;李珉璇;赵耀 《铁道通信信号》2022,58(9):66-69
针对传统隧道防护门监控系统成本高、占空间、安装维护困难以及监控信息不全等问题,提出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铁路隧道防护门监控系统。各隧道防护门监控单元与集中监控器间通过ZigBee进行灵活组网,实现了防护门开闭监控及变形、脱落等状态的预警;系统具有远程集中监控防护门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定位,危险预警等功能;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同时,节省了光电缆敷设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安装维护方便,有助于进一步保障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95.
996.
在目前对桥梁接缝处的承载力数值模拟中,对于影响接缝处承载力的桥梁其它材料缺乏力学分析,数值模拟中的误差较大,影响结果判断。因此提出对称悬臂拼装桥梁接缝处承载力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对于影响接缝处的性能的桥梁主体混凝土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力学性能。考虑不同接缝方法下抗剪强度不同,给出了不同接缝方法下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而后根据其抗剪强度和主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出接缝处纵筋滑移形变参数,完成承载力的数值模拟。为了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实验,使用某地的对称悬臂拼装桥梁作为实验对象,测试在不同荷载下的接缝处承载情况,并采用设计方法以及文献[1]、文献[4]和文献[7]中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结果显示设计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其他方法更接近实际实验时的数值,证明设计方法误差较小,满足设计初衷。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缩短工期、便于施工、降低交通影响、环境保护等目的,越来越多的城市高速公路或市政高架桥梁工程青睐于采用分节段安装大尺寸、大质量预制盖梁。当采用钢扁担联合螺纹钢筋固定工艺安装“浦星公路跨芦恒路节点改造新建工程”580t盖梁P1时,不仅各项安全指标验算结果表明该工艺可靠,而且实施效果较佳,较计划工期提前。该工艺可行性较强,既是对目前湿接法工艺的补充和完善,也为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98.
JAMES S. WEBSTER HOWARD FIREMAN DILLON A. ALLEN ADRIAN J. MACKENNA JOHN C. HOOTMAN 《Naval Engineers Journal》2007,119(2):35-48
The US Navy has been studying the technical and cost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the availability and cost of fossil fuel contrasted with nuclear energy alternatives for surface combatants and amphibious warfare ships. Over the past 2 years these efforts have grown in maturity to examine the tactical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our Navy's dependence on fossil fuels from techn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three major topics:
Given the US Navy's dependence on fossil fuels and the expected increase in cost and reduced availability of fossil fuel, propulsion system investment decisions made today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uture tactical and strategic roles of the US Navy surface fleet.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providing robust and flexible technology decision opportunities for the Navy's future. 相似文献
- ▪
Background research o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 ▪
A survey discussion of current and future power and propulsion system technologies.
- ▪
An overview of principal 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 studi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alternative power and propulsion system technologies into notional surface combatants, submarines, and amphibious warfare ships.
Given the US Navy's dependence on fossil fuels and the expected increase in cost and reduced availability of fossil fuel, propulsion system investment decisions made today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uture tactical and strategic roles of the US Navy surface fleet.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providing robust and flexible technology decision opportunities for the Navy's future. 相似文献
999.
1000.
自从Nordhaus等引入图的最大亏格以来,图的最大亏格以及图的上可嵌入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图的上可嵌入性,刘彦佩和Nebseky分别给出不同形式的充要条件;主要讨论了一类特殊图上可嵌入性即满足大次和条件图的上可嵌入性,证明一类大次和条件图是上可嵌入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