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7篇
  免费   768篇
公路运输   2675篇
综合类   2982篇
水路运输   2500篇
铁路运输   1399篇
综合运输   22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544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703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延性系数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点ΔY的结构体系(或材料),可以采用模拟屈服过程法确定其延性系数。同时,提出了屈服过程比P,延性区间系数着,以及假想“屈服平台”的概念,并且尝试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8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参数,应用传统牵引计算理论方法的列车运行控制仿真系统,若未充分考虑系统控车的特性,在工程应用中控制的精度将无法保证.本文着重考虑信号系统工程设计的限制条件,将列车的加减速性能和速度控制策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信号控制条件的列车速度控制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仿真模型,实现所需要的系统功能结构和仿真流程,并开发形成软件系统.在实际运行线路案例研究中,与采用通用列车运行仿真系统获得的结果比较,验证本文所建仿真模型的精度和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83.
考虑支路路段双向车流相互影响的因素,从道路负荷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优化单向交通组织方案.建立一主多从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是多目标规划,以单行交通组织方案为决策,以路段饱和度超限量最小化降低道路负荷、以车辆绕行系数最小化提高公平性.下层规划是考虑支路路段双向车流相互影响的均衡交通分配(每个点对之间的最短路各自由1个下层规划确定,但所有下层规划确定的最短路可一次性求解).双层规划可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求解效果明显优于支路路段通行能力等量划分为双向分道行驶的传统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的总结,结合城市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借鉴世界大城市都市圈的经验成果,提出北京长安街走廊修建复线以解决高负荷交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修建复线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给出建议,认为修建复线应根据客流和交通需求分析进行模型测算后确定设站方案,合理分配两线的运输能力需求,缓解对既有车站及区段的冲击;根据工程条件和快捷性确定最高速度目标值,兼顾时间和效益;总结借鉴本轮建设规划中线路结构深埋的建设经验和专题研究成果,以降低结构深埋的风险。  相似文献   
85.
根据大连第二轮线网规划,探讨目前线网规划技术中三大热点问题,"面-点-线"规划新内涵、规划时序争议、市域与市区网融合模式的争议。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面-点-线"规划思路中,"面"不仅包括线网规模,更强调"层次";"点"也不局限在大型客流集散点,还包括各种功能区;"线"也不仅包括空间上的道路走廊,还应强调各"点"时间上的联系。针对规划时序,建议采用先远期后远景然后回归远期的规划思路;针对市域网和市区网的融合,建议采用枢纽和多点多线外围切向衔接模式,利用城市轨网及公交网完成市域线的集疏散,慎用穿越中心城模式。  相似文献   
8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地下空间工程的迅速发展,深大型基坑工程开始不断涌现,该类基坑主要有开挖深度深,开挖面积大等特点。地下连续墙作为富水、自稳性差地层基坑的主要支护形式,其围护嵌入深度也随着深大型基坑的出现而越来越深。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工程,阐述护壁泥浆作用机理,并通过现场试验分析研究聚合物泥浆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控制槽壁稳定性的作用。火车北站工程地下连续墙最深达70 m,厚度为1.5m,在国内同等宽度的地下连续墙中深度尚属首例。研究成果表明,聚丙烯酸钠泥浆在类似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护壁性能,这对类似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槽壁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7.
基于PDM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大连、齐齐哈尔跨省异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方面数据协同效率不高及产品研发工具、相关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等问题,采用PDM提供的业务功能和SOA技术,实现产品研发过程并行化、协同化、集成化,从而得到了高效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8.
在四川省选取了17条试验公路,涵盖了各个技术等级和设计速度,所穿越的地形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岭,通过车载仪器测试了小客车和大客车的行驶轨迹和连续行驶速度.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地形环境、车道数量、驾驶人类型、车型与连续行驶速度之间的关联和影响;获得了行驶速度与设计速度之间的偏差及其致因,探讨了行驶速度的波动特性以及导致波动的干扰因素.本研究结果为公路设计者提供翔实的连续行驶速度数据,帮助其选取合理的设计速度;也为汽车运行工况分析以及汽车自动巡航算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为提高我国城市对外交通中客运多方式协同运行效率,优化客运资源配置,依托人口迁徙大数据,建立量化分析城市对外交通客运方式优势出行距离的方法. 提出用绝对优势出行距离和相对优势出行距离来表征优势出行距离,分别构建城市对外客运方式的绝对优势出行距离模型和相对优势出行距离模型;利用人口迁徙大数据,绘制基于出行距离的客运方式分担率曲线,对优势出行距离模型进行求解.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对外交通中公路、铁路、航空客运方式的绝对优势出行距离分别为[8, 119] km、[119, 1 594] km和[1 594, 3 000] km,相对优势距离分别为[8, 463] km、[318, 983] km和[2 477, 3 000] km.  相似文献   
90.
为解决传统车队离散模型基于概率分布假设和现有交通流预测时间粒度过大不能应用于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等问题.在车队离散模型的建模思路上,先分析了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与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间粒度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以上游交叉口离去流量分布为输入,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分布为输出,时间粒度为5 s.最后,通过实际调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并应用模型预测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结果表明,与Robertson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预测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变化特征,平均预测误差减少了8.3%.成果可用于信号配时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