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3篇 |
免费 | 16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80篇 |
综合类 | 812篇 |
水路运输 | 566篇 |
铁路运输 | 318篇 |
综合运输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98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59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61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多模式公交服务质量的差异性,提出一种以TAN贝叶斯网络与支持向量机(SVM)为
基础的多方法组合评价模型,评价各模式公交服务质量,并预测检验了指标优化效应。首先,采 集2015—2018年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快速公交、定制公交的服务质量调查数据,基于公交方式截
面,使用TAN贝叶斯网络推理得出各因素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能力及潜在影响关系;其次,结合
IPA分析方法,基于时间截面定位分析各模式公交选取指标的服务水平,辨识各模式公交需优化
的主要指标;最后,选取多层感知器(MLP)、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与SVM进行对比,验证
了SVM回归预测的精准度,并采用SVM与OAT方法预测得到各模式公交满意度变化及指标敏
感性,参照因素间潜在的影响关系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4种公交模式的服务质量影响关系
网络具有差异性,各模式公交均存在车厢拥挤问题,市区线路的指标优化效果最佳,正效应为
36.4%;市区和郊区线路均应与其他模式公交匹配发车计划,通过缩短乘客候车时长可分别提升
39%、32.2%的乘客满意度;快速公交需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定制公交需要调整线路规划,减
少乘客乘车总时长,优化为整体服务质量提升带来的正效应分别为42.7%和37.4%。 相似文献
52.
为深入挖掘交通流时空特性,提高交通流参数估计精度,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一种交通流参数估计的组合方法.根据目标断面及其上游断面的交通流数据构造输入矩阵,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捕捉交通流的空间特性,使用长短期记忆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挖掘交通流的时间特性,组合3种深度学习方法所得输出,得到交通流参数估计值.采用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和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53.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列车延误问题,统筹考虑行车秩序的恢复和乘客出行体验,提出列车调整与客流控制协同优化方法。首先分析延误条件下城轨列车调整和客流控制的措施及效果,构建以跳站停车和多车站客流控制为手段的双层线性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列车总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列车载客能力为约束;下层模型以上车客流量最大为目标,以列车载客能力和控流率均衡为约束。采用灵敏度分析算法求解模型,并以北京地铁亦庄线故障延误事件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跳站停车与进站客流协同控制可使延误列车行程时间缩短5.2%,使各车站进站率方差降低97.8%,在保障乘客公平性的条件下提高列车运行和乘客集散效率。 相似文献
54.
采用羧基丁苯聚合物掺量为15%的水泥砼进行路面板厚度设计,发现羧基丁苯聚合物水泥砼路面相对于普通水泥砼路面至少能减薄8cm;然后对羧基丁苯聚合物改性水泥砼路面用ANSYS软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发现在减薄8cm的丁苯聚合物水泥砼路面在最不利荷载下相对于普通水泥砼路面的最大弯拉应力和最大应变要大,然而丁苯改性水泥砼的抗折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要大得多,故不影响其承载能力;最后结合工程铺筑试验路,发现使用一年后的丁苯聚合物改性砼试验路路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5.
进行施工工艺全过程监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践,从对质量监理的特点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施工工艺全过程监理的概念、程序、作用等,对施工监理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立体车库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立体车库监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编程技术、主要功能特点以及该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思想.充分利用PROFIBUS高速通讯特点,实现了立体车库的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57.
以驾驶模拟器作为数据采集平台,采集雾天高速公路不同能见度车辆的车头时距数据,对车头时距分区间统计,不做任何假设,克服了仅以天气等级或是车速和能见度作为风险评估的指标、行车安全等级以仿真得到的曲线图来定性判定的缺点。选取能见度和车头时距作为指标,对雾天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估。运用 Fisher 最优分割编写 Matlab 程序。将风险分为4级,以车头时距出现的概率结合损失量的大小确定风险分级标准。采用 K 近邻非参数对风险进行预测,训练集及验证集的分类误差均为0.7%,验证该模型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Proteus仿真软件在电气信息类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通过Proteus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以及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举例表明,该教学改革方案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9.
考虑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城轨客流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城轨站间客流分布模型较少考虑起讫点土地利用对客流分布的影响,当 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发生改变时适用性变差,无法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因此有必要构建 考虑站点土地利用及其站点间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站点 聚类分析土地利用性质与客流分布之间的关联性,构造性质匹配度指标;其次,综合考虑 站点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终点站吸引量、运行时间等因素建立效用函数,结合客流数 据进行参数估计,构建基于目的地选择的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模型;最后,利用广州市轨道 交通客流量数据对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在站点土地利用性质未发生改变与改变情 景下全网站间客流分布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9.30 和29.52 人,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 测精度. 相似文献
60.
基于驾驶人的视觉惰性、视觉警示频率和感觉特性, 分析了突起路标的视觉警示作用, 确定了突起路标的闪现频率, 计算与修正了突起路标的初始间隔。应用ADAMS/Car仿真软件模块, 建立了道路、车辆和突起路标模型, 将车型设置为大型车和小型车, 大型车的车速设置为60、80、100km·h-1, 小型车的车速设置为80、100、120km·h-1, 大型车和小型车的方向盘转角均设置为1°、3°、5°。分别对提出的12m间隔与现行规范推荐的15m间隔各进行243次仿真, 分析振动警示效果。仿真结果表明: 在12m间隔下, 平均碾压率为93.1%, 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41.7%和5.6%;在15m间隔下, 平均碾压率为93.7%, 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33.3%和28.9%;12、15m间隔对小型车都具有较好的振动警示效果, 15m间隔对大型车的振动警示效果更好。当高速公路夜间交通流较大或需要加大交通设施的夜间安全效果时, 可选12m间隔提供良好的视觉连续性和视觉警示效果; 考虑施工维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或者大型车比例较大时, 可选择15m间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