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9篇 |
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78篇 |
综合类 | 345篇 |
水路运输 | 356篇 |
铁路运输 | 265篇 |
综合运输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周边简支双向密肋楼盖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混凝土实体单元。SOLID65对周边简支双向密肋楼盖进行了试验模拟。编写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APDL语言分析程序,并对密肋楼盖进行了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将数值解与试验结果中的极限荷载、最大应力值和荷载一位移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权衡了计算精度与计算机时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应用实体单元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82.
883.
根据机车轮对和轨道的实际尺寸,考虑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建立轮轨接触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基于此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了车轮材质不同对轮轨接触的影响,以及牵引力对轮轨接触的影响,得出了接触斑、接触应力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84.
以汝郴高速公路山店江大桥1号高墩为工程背景,基于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导出变截面双肢薄壁桥墩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方法,利用结构固有基频和地基约束刚度的关系,采用脉动实验测得桥墩2个不同施工阶段的振动频率,估算出基础约束刚度,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为桥梁桥基~k_T-质量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5.
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路基基床的动力响应已经成为高速铁路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无砟轨道模型试验和有砟轨道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动态参数在路基基床内的分布特征,并将试验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两种轨道结构(有砟和无砟)基床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沿路基横断面方向,两种轨道结构的动应力和动变形都呈马鞍形分布,无砟轨道的分布更均匀;沿基床深度方向,与无砟轨道相比较,有砟轨道动应力沿深度衰减较快,而动变形衰减较慢。采用 Odemark 理论和弹性理论计算两种轨道结构路基的动应力,其中有砟轨道的轨枕长度要取有效长度,无砟轨道基础板底面动应力简化为沿横向均匀分布,沿纵向三角形分布,所得计算值和实测值都很接近。 相似文献
886.
887.
针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相同风险等级危害事件的风险排序问题,从危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严重度2个方面构建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给出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建立基于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法)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相同风险等级危害的风险排序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国内某高速铁路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建设期识别出的3个相同风险等级的危害事件进行风险排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利用该模型可以从相同风险等级危害事件中分离出更关键的危害事件,为制订风险控制与监督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88.
线性模型辨识的最小绝对值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用“最小绝对值法”辨识线性模型,讨论了最小绝对值法解的特性及使用其辨识线性模型的求解过程。并以算例将最小绝对值法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在模型辨识方面进行了比较,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最小绝对值法辨识的线性模型的预测精度要比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模型的预测精度高,故而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9.
890.
延误是交叉口交通设计和信号优化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传统延误计算仅考虑单个交叉口的不足,本文构建了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交通运行参数的延误计算模型。模型以交通波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了上下游交叉口的相位相序、绿灯时长、流向流量、路段长度及相位差等因素,通过计算下游交叉口队尾时空点在各相位的演变构建队尾时空多边形,计算队尾时空多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下游交叉口计算车道组的停车延误,将其加上加减速延误最终得到交叉口信号控制延误。示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与VISSIM和SYNCHRO等软件相比,延误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