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Zhu  Zhenjun  Li  Zhigang  Chen  Hongsheng  Liu  Ye  Zeng  Jun 《Transportation》2019,46(4):1505-1524

With rapidly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in China, the effect of commuting on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is likely growing. We used 13,261 individual, 124 city, and 401 neighbourhood samples from the 2014 China Labour-Force Dynamics Survey (CLDS 2014) and applied multilevel mixed-effects ordered probit regression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ting and SWB. We found hug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relation to commuting. Urban respondents’ daily average commuting time was 0.56 h while rural respondents’ daily average commuting time was 0.41 h. Further, the daily average commute time for residents living in cities with high urbanization rates (> 70%) was longer than for those living in cities with low urbanization rates (< 70%).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who commute by walking or cycl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ose who commute by other transportation modes. The regres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onger the commute time, the lower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residents who live in rural areas or cities with low urbaniza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more easily affected by commuting time. Commuting time was also found to influence residents’ job satisfaction and family life satisfaction, which in turn influence SWB.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mode ignores the traffic needs of vulnerable groups. Therefore, future traffic construction should increase its prioritization of these vulnerable transportation group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铁路抢修军用桥墩拼装技术的分析研究,认为常用的拼装方法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既有梁下拼装,因受净空的影响,拼装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为此,研究采用了横向平移顶推抢修军用桥墩的方法,通过增加少量构件设备,达到了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拼装速度、缩短恢复通车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型滑道——履带小车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桥梁施工中,梁体的拖拉、顶推架设常采用滑道装置。介绍了常用的几种滑道的不足,重点论述了一种新型滑道——履带小车的结构形式、使用要求、维修保养以及使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14.
广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广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为依托,开展了以控制沥青路面施工离析为目的,以解决施工过程中集料离析、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等质量环节为主要内容的相关研究,采取施工单位、总承包聘用技术服务单位、监理单位的三级质量控制模式,并形成了一套以激光纹理仪为特色检测手段的施工质量控制和跟踪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铁路桥梁水下墩台基础存在的常见病害,在总结水下检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铁路桥梁水下检测的内容归纳为外观检查、结构测量、地形地貌、水文检测、无损检测和振动测试6个方面,并阐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内容的必要性和检测设备的发展水平,将检测内容又划分为一般检测项目和专项检测项目,并通过一般检测项目的典型案例验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铁路桥梁水下墩台基础检测技术为水下墩台基础的安全评估奠定了基础,补充并完善了铁路桥梁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速比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无级变速传动的动态响应,提出了获取无级变速传动速比变化率的途径,导出了实用的速比变化率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应用该公式进行仿真研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文中给出的速比变化率计算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轿车电子节气门系统及其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电子节气门的组成及其控制原理。指出,利用电子节气门可实现车辆对加速踏板响应灵敏度的调节、对海拔高度的补偿及基于扭矩需求的节气门自动控制。针对发动机转速对电子节气门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的要求阐述了驱动电机的选形、传感器的冗余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钢轨轨头三维应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5.5对60kg·m-1钢轨轨头接触应力和最大负弯矩截面的弯曲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给出在实际机车轮压作用下有关截面上的应力数值和分布规律,为今后研究钢轨轨头近表面区域缺陷的发展规律及预测伤损钢轨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船检机构作为船舶质量把关机构,需加强对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的检验,保证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或系统的配备满足法规、规范的标准,减少船舶对内河水域造成的污染,有效控制内河水域污染源,为打造绿色内河水运环境发挥作用。文中以"十二五"内河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为背景,通过对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及排放控制等简要介绍,重点研究了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安装和检验要点,为船舶装设符合法规要求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的三维散热模型.对电动汽车匀速行驶且自然风冷时锂离子电池组的温度场分别进行了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两者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所建温度场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优化后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良好:电池组的最高温度从46℃降至33℃,电池之间的温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