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83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122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超型深水沉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型深水沉井是当代大型水电、水运、桥梁深基础工程的主要结构型式。文中对该项技术所属工序的各种施工工艺做了综合性的评述,并对重点工序的关键工艺提出了推荐性建议。  相似文献   
32.
随着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交通形式日趋复杂,造成VHF通信繁忙和拥堵,严重影响通信秩序和交通组织,给有效监管和优质服务带来诸多障碍.在借鉴目前国内外各港口分频分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VTS分频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基本原则、方法及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天津港为例进行实例分析,效益分析结果表明VTS分频分区是实现VHF通信分流和各分区之间协调管理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郭涛 《水运工程》2012,(2):25-29
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中上游航道条件的变化,选取代表性船舶对蓄水前后的渝宜航线水运成本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蓄水后水运成本和单位油耗明显降低,长江航运成本低、能耗小的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建议加快三峡枢纽上下游航道治理,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以提高三峡枢纽航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34.
张晏方  邓勇  毕文焕  黄伟 《水运工程》2012,(10):143-147
水下隐蔽工程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在长江航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长江航道整治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分类及应用实例,对深入认识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在长江航道整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后期航道维护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5.
杜继甫  张俊锋 《水运工程》2012,(10):157-161
通过对荆江两处典型护岸工程施工的剖析,对淤泥质边坡及渗流严重的岸坡护岸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对策和工艺流程建议。  相似文献   
36.
王望金 《水运工程》2012,(9):190-193
根据多年现场疏浚施工管理经验,从调整土质开挖厚度、完善施工工艺、科学布设挖泥管线等方面提出多种提高绞吸式挖泥船施工能效的方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的运用降低了绞吸船式挖泥船施工的成本,节约了能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文章研究用脉冲电晕等离子技术治理公路施工中的沥青烟。通过调整有效放电长度和停留时间,选用催化剂G,使沥青烟的净化效率达到92.9%以上。用GC/MS对净化产物分析发现:有机大分子物质消失,小分子量的物质增加,可以断定沥青烟分子参与了等离子化学反应而被氧化成CO和CH4等其它小分子物质。脉冲电晕等离子技术净化沥青烟能量消耗小,效率高,是非常经济实用的。  相似文献   
38.
39.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基础特大沉井施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锚碇为江阴长江公路悬索大桥四大件之一,承受主缆拉力6.4万t,分解到水平方向为5.5万t,上拔力2.7万t.锚碇基础采用深沉井,沉井平面尺寸50 m×69 m,h为58 m,基底置于高程-55.6 m的含砾石粗砂层上,沉井顶高程2.4 m,第1节h为8 m为钢壳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余10节均h为5 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针对北锚特大沉井的土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情况,总结介绍了北锚碇基础施工设备、工艺、方法和施工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0.
介绍南京三桥主桥钢箱梁吊装关键技术,设备及工艺,对大跨度斜拉桥钢箱梁吊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