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52篇
综合类   114篇
铁路运输   170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针对宽高比为5的矩形断面梁进行了节段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矩形断面梁的气动力特性随风攻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0°~6°的风攻角范围内,风攻角对斯托罗哈数的影响很小;不同风攻角下的驰振力系数均大于0;与上表面中间位置的测点相比,上表面边缘位置测点的压力与升力和扭矩的相关性更强;上表面边缘位置测点的压力与升力和扭矩的相关性对风攻角的变化不敏感;随着风攻角的增大,上表面中间位置测点的压力与升力和扭矩的相关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2.
在日照温度分布理论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功能,编制了双肢矩形薄壁空心墩结构的温度场和温差效应分析的专用程序,并结合实例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双肢薄壁墩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次开发成果,对双肢矩形薄壁空心墩在日照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温度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双肢薄壁墩结构在悬臂状态与铰支状态两种不同的工况下,桥墩的温度应力与整体变形。结论可以为双肢薄壁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日照温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薄壁空心高墩的应力和变形,是造成墩身工程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晋济高速公路仙神河大桥150.07m高的八边形薄壁空心高墩为研究对象,在ANSYS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薄壁空心高墩结构温度场和温差效应分析的专用程序,并给出实例验证了二次开发成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二次开发成果,对八边形薄壁空心高墩在日照温差荷载作用下的温差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日照引起的薄壁空心高墩结构的温差应力和变形较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4.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挂篮施工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桥的挂篮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风险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挂篮施工体系进行动态、科学的评价,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桥采用挂篮施工的特点,针对影响挂篮施工安全的诸多因素,建立了挂篮施工体系的安全评价模型。阐述了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对挂篮施工系统进行安全评价的主要步骤,并以郑西客运专线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实例,对挂篮施工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施工系统的安全分析结果与现场的施工安全状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35.
为提高既有六四式铁路军用梁的承载能力,使其适应高速、重载铁路的抢修需求,以24 m跨单层六四梁为研究对象,提出5种平面内的预应力加固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加固方案和预应力大小对结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并与未加固的钢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布索的加固方案1~3不能有效提升钢梁的承载能力,但可提升钢梁整体刚度;布索和撑杆结合的加固方案4、5可有效提升承载能力,且对整体刚度的提升明显优于直接布索的加固方案;布索和撑杆结合的加固方案中,单撑杆方案对承载能力的提升略优,双撑杆方案对整体刚度的提升略优;加固方案可能对局部杆件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良好的工程特性,在高速铁路路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土工格栅在一定环境温度和荷载水平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蠕变变形,将影响加筋土挡墙的长期工作性能。基于不同温度(20℃、30℃、40℃、50℃)和不同荷载水平(35%、40%、45%、50%、60%)下土工格栅蠕变的试验结果,分析温度和荷载对土工格栅蠕变过程的影响特性,建立了土工格栅的黏弹塑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确定了蠕变损伤模型的各指标参数值。通过室内蠕变试验结果与蠕变损伤模型理论结果的对比,论证了该本构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最后,通过对土工格栅蠕变损伤模型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认为塑性系数R和损伤材料参数a、n越大,土工格栅的恒速蠕变阶段越短,越容易发生加速蠕变断裂。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加筋土挡墙长期性能评价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不断增加的列车动荷载与排水不畅是导致重载铁路基床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认识其变形规律对提高重载铁路长期服役性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包神铁路瓷窑湾站病害段基床部位取土样,基于单线法对土样进行动荷载作用下的湿化试验。试验确定了湿化作用下土体累积塑性应变方程及软化指数关系,同时分析了浸水作用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土体动力湿化作用下的修正Iwan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在动应力增加情况下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重载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基床土体变形,并对评价既有线路开行大轴重列车的适应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对深孔注浆地层固结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直剪试验及三轴试验等室内试验,得到固结体的各物理力学指标,且认为三轴试验所得各指标更为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对粉细砂地层浅埋暗挖车站柱洞法中跨扣拱工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地表沉降和结构应力特征,提出了合理施工工序建议。研究结果为石家庄地铁平安大街站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9.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离缝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主要病害。本文采用双线性黏结滑移模型表征轨道板与砂浆层的黏结关系,对推板时的层间传力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根据推板试验结果对层间参数进行拟合,研究推板时层间传力规律;基于黏结滑移模型,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极限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层间破坏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层间的伤损主要产生在板边,与现场观察的离缝一致;层间黏结强度的增加能够减小层间伤损值及伤损区域,黏结强度小于0.025 MPa时在正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容易出现上拱现象;该层间模型中的弹性段长度δ_1值对层间传力规律影响较大,δ_1值的增加能够有效减小层间伤损值及伤损区域。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满足交通的便捷和时效性,我国修建在寒区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针对困扰季节性寒区隧道工程的冻害问题,以季冻区桦皮岭隧道为依托,开展寒区隧道保温层御寒保温技术研究。首先,开展现场环境温度和竖直钻孔隧道洞口段围岩温度场变化监测,获得计算模型所需精准温度荷载及地表活动层围岩温度场受影响范围;其次,建立基于Fluent流体计算软件的"围岩-衬砌-保温层-空气"气固耦合计算模型,并通过对比现场地勘资料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对不同保温材质、不同铺设厚度和铺挂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围岩温度场随外界大气温度呈近似三角函数周期变化,但"滞后效应"明显;地表活动层围岩温度受影响范围约为8 m;设置保温层处内外温度存在"跳跃"现象,内外温差最高达8℃;硬质聚氨酯保温材料较聚酚醛泡沫塑料和泡沫玻璃御寒保温效果分别提高了近20.6%和80.9%;最优保温层厚度为5 cm,最优铺挂方式为衬砌内表面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