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223篇
综合类   161篇
水路运输   160篇
铁路运输   148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既有线路维护和使用再用轨新建铁路施工及验收中,桥上护轮轨与基本轨高差超出规范要求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提出适当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广铁集团管内正线铺设大量的SC330型道岔,在运营和养护中发现在转辙器及辙叉、护轨部分存在一系列新病害。在系统分析新病害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消除新病害给行车带来的安全隐患,降低日常养护难度及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4.
超深水裸露基岩河床条件下进行高桩承台桥梁基础施工时,一般采用浮式平台或者固定平台先进行钻孔桩基础施工,然后采用钢吊箱进行高桩承台施工;但在水深60 m以上的超深水和45°陡坡裸露花岗岩河床这种极端环境下进行钻孔桩施工时,单独采用某种方式施工难度极大。福建永定公路龙湖大桥施工针对困难工况,采用浮式平台和固定平台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即先依托浮式平台施工定位锚固桩,定位锚固桩以新型伸缩式水下连接系保证固定平台的安全稳定,利用固定平台进行主桥桩基施工。施工方案有效解决了超深水陡坡裸露基岩钻孔桩施工中出现的护筒滑移、偏位、跟进锚固困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5.
黄壁庄水库正常溢洪道经40年的运用,护坦表面层出现大面积剥蚀破坏,剥蚀深度达1~10cm。对护坦加固采用了钢纤维混凝土,在薄层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多次试验和不断改进,摸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现在地铁道岔的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是采用地面路网规定的尺寸 ,但是地铁车辆轮对尺寸单一 ,应规定相应的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尺寸 ,这样可放宽道岔有关的维修允差 ,减少维修工作量 ,使地铁道岔的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护理范围在扩大,为与医学社会化的趋势相适应,护理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方便的治疗与护理,更多的情绪支持与安慰,这就对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职护理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社区护理》教育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水运工程》2004,(2):73-73
恢复闽江南港航运,再现航运生机。这是福建几代航运人的心愿。如今,随着福州市“东扩南进”战略的实施,这个愿望即将实现。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总投资4.6亿元的闽江南港航道综合治理方案呼之欲出,这也是闽江南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治理工程。为了治理闽江航道,福建省航道部门建  相似文献   
9.
付中敏 《水运工程》2015,(7):114-118
软体排边缘床面易受不利水流冲刷下切,当冲刷下切强度超过排体变形能力时,软体排排边会出现变形破坏。分析了护底软体排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水流条件、河床组成、软体排自身结构、余排宽度及施工工艺等。探讨了护底软体排破坏的力学机理。提出在排边一定范围内抛投一定密度的扭双工字型透水框架,能削减排边近底层的流速及紊动强度进而减弱或抑制排边冲刷,从而维持软体排结构安全及坝体稳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Q系列3岁假人的正面碰撞仿真模型,以前置护体安装高度位置(相对于假人H点位置)、前置护体自身高度、前置护体加强肋板刚度以及泡沫材料刚度4个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筛选优化参数,并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求解。经过优化求解得知,当前置护体安装高度位置为0 mm(相对于假人H点位置),前置护体自身高度为190 mm时,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最佳。此时最大腹部压力较初始值降低了16.3%,胸部3 ms加速度较初始值降低了9.1%。综合分析可知,在正面碰撞中减小儿童腹部与胸部损伤的关键之处在于,前置护体需约束在儿童乘员的盆骨部位,避免在碰撞过程中儿童出现\"下潜\"现象;通过将约束部位扩散到儿童胸部的方式可以有效分散碰撞冲击载荷,从而减小儿童乘员的腹部和胸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