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是自动驾驶技术在出行服务领域的重要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为了解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公众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框架,结合感知风险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引入感知风险、技术焦虑、主观认知、社会影响和政策监管5个变量,建立自动驾驶出租车接受度模型。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各变量对接受度均呈现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影响(0.543)、感知有用性(0.362)、感知风险(-0.302)、感知易用性(0.268)和技术焦虑(-0.134)。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及自动驾驶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常鑫;廖语嫣;汪林;汤新民;胡松 《公路交通科技》2025,(3):34-44
【目标】为探究城市空中交通的公众接受度评估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空中交通发展利益相关方提供指导,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城市空中交通公众接受度领域相关研究现状。【方法】首先,从了解程度、信任度、治理期望及对城市空中交通新技术追求4个方面定义并阐释了接受度的内涵。然后,围绕接受度调查方法,从调查对象选取、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3方面展开,总结已有文献关于公众接受度的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最后,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从城市空中交通关键技术发展、出行特性、社会人口属性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了公众接受度影响因素,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公众接受度的作用机理。【结论】可靠的适航安全性能、严密的隐私保护能力、可控的事故发生风险率、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推广、短暂的出行时间、高性价比的支付价格及良好的可达性将大幅提高公众接受度水平。年轻、受教育程度高且高收入的男性及高出行需求的群体一般具有较高的接受度意愿。此外,如何保障城市低空航空器安全运行,完善配套保障设施,改善交通设施的连通性及退役电池的再利用等仍为当今尚未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空中交通相关利益方决策提供依据,为争取引导公众理解、信任与支持及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无人驾驶技术运用的重要领域,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前景备受关注。为解决现有研究缺少对无人驾驶出租车接受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问题,以便更准确了解公众对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接受行为意向,以传统技术接受度模型为基础理论,引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社会规范、个人创新性、面子文化以及宏观条件7个变量指标。通过建立无人驾驶出租车接受度研究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作为数学模型分析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外生潜变量对公众行为意向的影响效果。以在重庆市获取的数据为例,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外生潜变量对公众行为意向呈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个人创新性、社会规范、面子文化以及宏观条件对公众行为意向存在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公众行为意向存在负向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0.83)、感知易用性(0.79)以及感知风险(-0.75)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外生潜变量中,社会规范和个人创新性、宏观条件和感知风险2组变量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学历的群组中,无人驾驶出租车接受度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无人驾驶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探讨无人驾驶出租车相关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全面梳理并总结了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领域的相关研究, 从接受自动驾驶的可能性与态度、了解与信任程度、感知与关注点、支付意愿和使用偏好5个方面定义并阐述了接受度的内涵; 从调查对象的选取、问卷设计、调查方式与抽样、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对比了现有研究采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总结了影响自动驾驶公众接受度的关键因素, 剖析了其对公众接受度的影响,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现有大部分研究重点关注接受自动驾驶的可能性、态度和使用偏好等问题, 对支付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 公众对自动驾驶普遍持积极态度, 对自动驾驶技术及其相关功能有所了解; 安全问题是人们对自动驾驶的首要关注点, 不同群体对该问题的担忧程度有显著差异; 人们为享受自动驾驶技术而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意愿不够强烈, 来自发达国家受访者的支付意愿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受访者; 个人心理和生理属性, 社会人口属性, 伦理、法律责任和车辆安全水平, 车辆自动化水平及相关属性, 出行相关属性以及环境因素等是影响公众对自动驾驶接受度的几类关键因素; 然而, 现有研究对伦理和法律责任等因素的量化分析还较为缺乏, 性别、年龄和收入水平等部分关键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还需进一步讨论; 相关研究在对样本的代表性分析、问卷和调查方案的精细化设计以及关键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分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宋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正确处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与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体系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接受度,实现知、信、行的统一。为此,本文从静与动、道与人、前与后、上与下、正与负、古与今、中与外、知与行、首与尾和单与众等十个方面,全方位、多视角、操作性地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思路和流程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8.
对沥青路面行驶质量极限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的调查数据的分析,从IRI的可接受度的角度说明路面行驶质量的极限状态,建立了IRI对可接受度的隶属函数.利用IRI与我国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指标RQI的换算关系并考虑两国具体情况的差异,得出了RQI的建议临界值. 相似文献
9.
10.
共享自动驾驶汽车是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其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影响用户使用共享自动驾驶汽车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待深入剖析.为此,本文首先通过引入感知风险、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三个潜变量,构建了扩展技术接受度模型.然后将扩展技术接受度模型的潜变量、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变量和出行方式属性变量整合到多项L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