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肖枢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2,(8):5-7
铁路车辆用贝氏体球墨铸铁(ADI)斜楔的关键工序是产品等温淬火的加热工序,斜楔综合质量指标在铸态基本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取决于等温淬火的工艺及装备.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产货车转向架DI减振器(斜楔)的生产实践,总结出非合金化奥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熔炼控制和方法,在严格控制球化等级的石墨大小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原始组织(热处理有的组织)铁素体基体的控制,并根据铸态铁素体(原始组织)的特点,设计化学成份,选择冶金原材料和球化处理工艺,从而熔炼出高质量的铁水确保奥贝氏体铸件质量的稳定。同时为加速ADI减振器(斜楔)的推广使用,本文也进一步提出了有效的提质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20MnSi螺纹钢的脆断性进行轧后模拟冷却试验及分析,提出了粒状贝氏体不是引起钢脆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EA4T钢的性质特征以及传统调质处理工艺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对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系统的实验,探索出了DJ4型机车车轴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6.
针对金属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热循环在线控制困难,导致成形组织不均、力学性能低下的问题,以辙叉用贝氏体钢为成形材料,研究了不同整体后热处理工艺对其电弧增材制造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去应力退火后的电弧增材制造试样力学性能较差,且存在各向异性,经290 ℃等温淬火与280 ℃回火处理后,试样微观组织由回火索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回火马氏体,抗拉强度提升39%,屈服强度提升61%,断后延伸率提升29%,冲击韧性提升17%,硬度提升20%,且各向异性特征大大缓解,材料组织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磨试验研究接触应力相同时贝氏体钢轨的磨损率、表面粗糙度、硬度,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到的磨损表面和剖面的形貌特征,分析不同滑差条件下贝氏体钢轨的磨损行为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触应力为500 MPa条件下,贝氏体钢轨磨损率随滑差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滑差由2%增大到10%时磨损率增大了8倍;小滑差条件下的贝氏体钢轨表面较光滑,有少量疲劳裂纹,以滚动接触疲劳磨损为主;大滑差条件下表面粗糙,有疲劳裂纹、剥落坑和表面划擦痕迹,更接近滑动磨损;增大滑差可导致磨损表面加工硬化率偏大;增大滑差对贝氏体钢轨表面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在深度方向的扩展几乎无影响,且对塑性变形层厚度影响不明显;大滑差可引发亚表面次表层裂纹.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铁路道岔辙叉综合性能,在干摩擦条件下研究贝氏体钢辙叉与珠光体钢车轮间摩擦磨损规律.试验证明,循环次数、接触荷载、摩擦副的基体组织都会影响材料表面磨损形貌,在干摩擦中主要以粘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珠光体组织状态下的试样基本以粘着磨损为主,随着循环次数和接触载荷的增加,会出现氧化物粘附的情况;贝氏体组织状态... 相似文献
9.
贝氏体钢焊接辙叉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良好的可焊性、热加工和切削性能,以及良好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辙叉结构中设计的轻型间隔铁,保证了拼装辙叉的整体性,便于安装铺设,从根本上消除了嵌入式或拼接式合金钢辙叉心轨产生的接缝病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3种磨损试验研究了Si-Mn-Mo系贝氏体铸钢的抗磨能力,并与Mn13高锰钢做了对比,在一定工况下,此种钢的抗磨能力优于高锰钢,是一种优良的抗磨钢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