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9篇 |
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40篇 |
综合类 | 130篇 |
水路运输 | 53篇 |
铁路运输 | 544篇 |
综合运输 | 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50Hz单轨条轨道电路得到了广泛使用。讨论了单轨条轨道电路混电故障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3.
4.
应用通用流体计算软件STAR-CD建立了可控自燃(CAI)发动机模型,重点分析了负气门重叠(NVO)策略10°CA BTDC时工质的分层特性。研究了不同配气定时以及不同气门升程工质分层程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自燃着火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门开启(IVO)时刻的逐渐推迟,工质分层程度增强,自燃着火区域体积变大;随着气门升程的逐渐变大,工质分层程度增强,自燃着火区域体积变大;工质分层程度主要受进气门关闭(IVC)时刻总湍流动能值的影响。总湍流动能值越大,混合越剧烈,压缩末期工质均匀性增强,分层程度减弱;压缩末期自燃着火区域体积的变化趋势与工质分层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Synchro的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号配时模型的现有研究成果,然后分析了Srnchro仿真系统中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用于延误计算的百分比延误方法(PDM)模型、排队长度计算模型、停车次数计算模型、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和服务水平等模型.以广州市天河北路与天河东路交叉口为例,使用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组合成的综合性能指标对交叉口的当前信号相位、相序进行了全面的优化研究.应用Synchro系统优化后,最大车流量和通过能力比由1.24减小到1.02,平均控制延误由85.8 s减少到60.3 s,服务水平由F级提高到E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Synchro系统可有效提高路口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点分析了基于硬判决的部分并行干扰消除(PPIC)检测器的残余多址干扰的结构及统计特性,研究了PPIC在定时跟踪误差情况下的性能,并给出了其在定时误差跟踪下的封闭形式的误码表达式。实验表明:采用部分干扰因子可以抑制PIC系统性能恶化,而基于文献[4]给出的部分干扰因子可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7.
8.
当BRT车站濒临交叉口时,上游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易影响下游车站的进站排队,进而影响车辆在车站的延误;以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和在车站的延误总和最小为目标,采用动力学、信号控制和交通流等方法建立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优化算法,并用Visual Basic实现算法。以广州市中山大道BRT的车陂交叉口与车陂站为案例,用Vissim仿真验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实现了车辆的总延误最小。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