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56篇
  免费   1838篇
公路运输   21977篇
综合类   12925篇
水路运输   11345篇
铁路运输   6521篇
综合运输   3526篇
  2024年   345篇
  2023年   1148篇
  2022年   1082篇
  2021年   1452篇
  2020年   892篇
  2019年   1035篇
  2018年   550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1153篇
  2014年   2745篇
  2013年   2476篇
  2012年   3236篇
  2011年   3761篇
  2010年   3574篇
  2009年   4377篇
  2008年   4009篇
  2007年   3130篇
  2006年   3016篇
  2005年   3384篇
  2004年   3307篇
  2003年   2496篇
  2002年   1503篇
  2001年   1393篇
  2000年   928篇
  1999年   596篇
  1998年   539篇
  1997年   560篇
  1996年   643篇
  1995年   535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公路》2021,66(6):32-36
油页岩弃渣改良土是处治页岩油伴生废渣的一种有效方式。为评价其在季冻区的使用效果,特开展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动强度冻融特性分析。通过破坏动应力比,对不同应力条件(围压、竖应力)和多次数冻融循环后动破坏特征的变化规律、衰减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页岩弃渣改良土的动破坏特征在首次冻融循环后显著下降,随后趋于稳定,并以小幅度波动。围压及冻融循环都是影响动破坏特征的重要因素,单指数模型和3项多项式模型都可用于改良土冻融循环后的动破坏特征趋势预测,且前者的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862.
《公路》2021,66(6):37-42
公路边坡中夹层渗透性相对强弱对其渗流场的影响极大。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理论,利用GEO-Studio有限元计算软件,计算了不同雨型降雨入渗下夹层渗透性相对强弱不同的公路边坡的基质吸力分布,揭示了其渗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降雨初期基质吸力随时间逐渐减小,降雨后期,前峰型和中峰型降雨下基质吸力出现增加,降雨停止后各雨型下基质吸力均逐渐回升。(2)夹层渗透性相对强弱不同,各雨型降雨入渗下基质吸力演化规律也存在差异:基质吸力在夹层与覆盖层的界面处均呈现突变,在后峰型降雨下会出现局部饱和区域,但位置不同;夹层渗透性相对较弱时,覆盖层内的基质吸力在中峰、后峰和均匀型降雨的初期减小速度更快;基质吸力减小阶段前峰型和后峰型之间的基质吸力差异更小,但基质吸力回升阶段差异更大;夹层内基质吸力仅在前峰型和后峰型降雨下回升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63.
王家主 《公路》2021,(2):35-39
倒装型基层是福建省常用的沥青路面结构型式,其沥青层厚度达26cm。而沥青材料性质对温度敏感,进行温度场分析很有必要。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对福建省夏季高温时典型日照下倒装沥青路面结构内的温度场进行计算,得到内部各层温度的时空分布,并经过经验公式和相关资料的实际监测验证。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可以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沥青材料选择时计算路面温度的快捷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4.
《公路》2021,66(6):340-344
采用MS-Ⅲ和MS-Ⅳ两种级配,将不同掺量的再生料添加至两种级配的微表处混合料中,之后再进行微表处混合料的技术性能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再生料微表处混合料的用水量和用油量小于新微表处混合料;再生料微表处混合料的黏聚力低于新微表处混合料。为使微表处结构更紧密,黏聚力增加,并提前开放交通,可用吨位较大的胶轮压路机碾压路面。  相似文献   
865.
《公路》2021,66(6):261-269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与驾驶员行车安全舒适性息息相关,如何合理有效地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对降低驾驶员行车安全风险至关重要。基于对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原理和基本设置原则的分析,针对道路行车条件基本一致、分别依据中国和英国的交通安全设施相关设置规范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段与香港口岸段桥梁和隧道影响区域两个路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陆段和香港段在交安设施设置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果表明:对于交通标志,大陆段的版面图形和香港段的版面颜色设置更为合理,但香港段隧道入口前交通标志数量和版面信息过载;对于交通标线,大陆段隧道入口前设置的减速标线和红色路面铺装不符合交通安全需求和交通色彩要求;对于护栏,大陆段和香港段护栏连接处均未做过渡处理,存在交通运行风险。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建议措施,为我国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合理性和精细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6.
《公路》2021,66(6):288-293
为降低北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同时保证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的安全防护性能,依托河北太行山高速公路,考虑到北方山区的特殊自然条件以及该高速公路的交通流特征等,对不同坡面型式混凝土护栏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分析,选取最佳坡面型式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然后通过计算选取了护栏受碰撞后最易发生破坏的截面,并对该截面的配筋进行安全校核;以库伦理论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计算护栏基础的抗倾覆能力;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护栏进行了碰撞模拟仿真。研究表明:加强型坡面型式的混凝土护栏更适用于北方山区高速公路,护栏坡面型式优化后制作、安装更便捷,且不易开裂;护栏底部泄水槽的设计取消了路中排水沟的设置,降低了公路建设宽度,减少公路建设成本;护栏危险截面处混凝土层碰撞后可能发生开裂,但钢筋不会发生断裂;护栏的抗倾覆力满足防护要求,且公路基础不会发生破坏;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该护栏的防护能力达到了SAm级。  相似文献   
867.
《公路》2021,66(7):115-120
桩基主要依靠桩侧和桩端土体提供承载力。大直径超长桩基的受力特性复杂,受土体性质、桩基类型、桩顶反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泥浆护壁施工工艺形成的侧壁泥皮的影响,其桩基承载力发挥离散性大。为研究桩侧泥皮对大直径超长钻孔摩擦桩承载及受力性能的影响,基于现场取样获得的泥皮强度,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从荷载沉降、桩身压缩、荷载分担比等角度,定量分析研究了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受泥皮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摩擦桩承载力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提供,泥皮效应对单桩极限承载力折减显著,其极限承载力仅为不考虑泥皮效应的38.5%,随着泥皮强度降低,桩侧土体侧摩阻降低,相同桩顶反力时沉降增大,单桩极限承载力降低。在实际工程中,泥皮的存在客观上很难避免,对于以桩侧摩阻力为主来提供承载力的大直径超长摩擦桩,宜采取措施降低泥皮含量,或增加泥皮强度,以保证桩基承载力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868.
《公路》2021,66(7):203-208
桥梁作为现代交通建设运营中的重要部分,其施工管理需要大量的信息录入作为支持,然而在当前的信息收集工作中,通常以人工操作方式来开展,因此桥梁工程施工BIM模型信息的精准程度和时效性无法得到充足保障,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进度及成本也会受此影响。因此,研究将建筑信息模型与数字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结合,以优势互补的形式构建管理平台,同时在实际工程案例中进行应用。最终结果表明,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引领下的智慧桥梁施工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信息收集时相关数据的时效性和精准程度,同时在有效控制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实现效率提升和资源节约。研究以期为智能化的施工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示,促进现代交通工程取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69.
《公路》2021,66(8):107-114
以广东肇花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处理工程为研究背景,依托3个现场试验段工程开展了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桩土沉降、桩体压缩、分层沉降及孔压消散等一系列现场路堤观测分析,系统研究了水泥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孔压消散规律。试验表明:3个试验段的桩间土沉降、桩基沉降和桩体压缩量,均依次呈递减规律,桩间土沉降最大,桩体压缩最小,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条件下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桩头范围内;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地基孔压会产生一定程度上升,在路堤填筑完成之后,孔压消散较快,但仍存在一定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870.
为实现商用车线控转向,设计一套新的线控转向系统架构及其转角跟踪控制算法。新的线控转向系统采用丝杠螺母结构中的丝杠直接控制纵拉杆,螺母通过带轮机构被电机驱动。对线控转向系统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采用前轮转角为状态变量,建立线控转向系统二阶动力学模型。基于转角跟踪目标,采用反步控制算法,设计线控转向系统转角跟踪控制器,通过反馈系统线性化处理系统参数不确定和环境干扰问题,实现准确的目标转角跟踪,并建立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采用反步控制的线控转向系统是渐进稳定的。搭建采用“丝杠螺母+带轮机构”架构的线控转向实车底盘测试台架,选取蛇形和混合工况进行控制算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滑模控制算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可知,反步控制算法绝对平均跟踪误差值降低了71.88%~79.57%,跟踪误差标准偏差值降低了71.32%~78.50%;线控转向系统反步控制转角跟踪算法能够减少系统收敛到原点的时间,抑制系统的抖振,提高车辆线控转向系统转角跟踪的操纵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