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9篇 |
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57篇 |
综合类 | 574篇 |
水路运输 | 1064篇 |
铁路运输 | 667篇 |
综合运输 | 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270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35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北京地铁7号线大郊亭站附属结构中3、4号出入口通道因下穿广渠路,采用暗挖法施工.其施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结合施工现场实际,介绍了出入口通道暗挖中的超前小导管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上台阶环形开挖、CRD(交叉中隔壁法)及CD(中隔壁法)工法等施工技术.该工程总结了保证其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控制措施,同时对富水软弱地层,以及平顶、直墙、断面结构变化多及围岩级别低等条件下的暗挖通道施工难点给出了解决方案,为今后类似环境条件下地铁通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介绍了中白货运Ⅰ型机车轮对组装的结构、特点,重点分析了轮对组装的工艺及难点,针对工艺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满足了机车出口白俄罗斯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3.
试验分析了中低速磁浮交通试验线车岔耦合振动特性。通过采用增加台车、沙袋、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等方式进行了多次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台车和沙袋相结合的方式或采用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都能有效地抑制车岔的耦合振动。为得到稳定的阻尼减振效果,在道岔主动梁上采用多组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作为工程化应用的吸能装置,成功解决了车岔耦合振动问题,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工程化应用和推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4.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低碳节能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论述,给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低碳节能技术发展方向的合理建议。首先对目前清洁能源和再生能量利用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已投运线路实测数据,分析光伏发电和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对节能降碳的作用;针对不同牵引制式的特点,分别提出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柔性供电系统架构,一方面充分消纳清洁能源,另一方面通过双向变流器、同相供电等技术提高能量利用率,改善供电质量,最终达到节能降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5.
中兰客运专线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中兰客运专线复杂建设环境条件导致的桥梁设计困难,并最大化实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宗旨,中兰客运专线桥梁设计以标准化简支梁为主,采用大跨桥梁为辅助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高烈度地震区桥梁、山地高墩区节段预制胶拼梁、大跨度简支系杆拱等重点桥梁设计特点,采用钢阻尼减隔震支座可有效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满足地震力下结构大位移要求。 相似文献
206.
207.
通过对当前中低速磁悬浮线路BIM技术应用的分析调研发现,国内外轨道交通BIM应用领域存在建模工作量巨大、各分项工程之间关联性差等问题.为加速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化在中低速磁悬浮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一种结合正向设计理念的中低速磁浮土建构件库信息管理平台架构方法,着重从BIM技术的角度来研究构件拆分、构件模型建立及构件库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208.
赵东亮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2,(2):59-64
针对北京S1线信号系统车地通信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对干扰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干扰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抑制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保障北京S1线的平稳运行.研究方法和处理措施,为后续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建设和维护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9.
210.
目前我国10 kV低压配电电缆线路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中性点非有效方式接地的特点主要是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可以带故障运行2 h,但电缆线路容性电流过大。对于长距离配电线路,当电缆发生单相接地时,过大的容性电流可能导致继电保护断路器不动作,线路本体绝缘出现不可逆损伤。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现阶段我国主流的配电电缆接地方式,提出采用改进的配电电缆中性点接地方式,可消除配电电缆线路的容性电流,同时减小中性点电压偏移量。对于不同类型的单相接地故障选择性投入电感和电阻,可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的消除,对于现阶段我国中低压配电电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