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4篇
  免费   141篇
公路运输   3317篇
综合类   1529篇
水路运输   2737篇
铁路运输   1158篇
综合运输   24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31.
案例一:2012年6月29日4时20分左右,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盛兴物流有限公司一辆号牌为湘B83393的重型半挂油罐车行驶至广州市沿江高速公路南岗段夏港入口附近,临时停靠在道路外侧车道和应急车道中间时,被一辆号牌为湘L66215的个体经营火车从后方追尾碰撞,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32.
2013年8月5日,位于吐鲁番鄯善县石材园区盘山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驾驶员当场死亡.2013年10月13日,崂山八水河附近的盘山公路上,一辆货车不知怎么了突然疯狂的冲向路边,差一点就掉下悬崖去. 盘山公路上的重型车为什么容易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一方面与弯道的局限性不无关系.大多数司机特别是重型汽车司机都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准备转向或超车时观察车外明明没有障碍物,但当改变行驶线路移动车辆时却又发生了车辆刮碰,有的甚至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究其原因,就是障碍物出现在转弯通道圆或“内轮差”里了.另一方面与车辆的转向性能密切相关.车辆转向系统的道路敏感性与操作舒适性之间无法兼顾,传统的转向系统难于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之间做出恰当取舍.  相似文献   
233.
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起步或车速小于20?km/h时驱动电机声音较小,在城市及人流密集的区域,极容易对行人或者其它车辆造成事故的情况,设计一种低速模拟提示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模拟其行驶声音,从而主动地提醒行人及其它车辆注意避让,为新能源汽车行驶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4.
以EQ491型发动机油底壳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法得到了油底壳模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运用模态实验技术,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在原始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对油底壳模型进行约束模态分析,验证了油底壳结构的合理性,即油底壳固有频率远大于发动机机体激振频率。  相似文献   
235.
基于驾驶人的视觉惰性、视觉警示频率和感觉特性,分析了突起路标的视觉警示作用,确定了突起路标的闪现频率,计算与修正了突起路标的初始间隔。应用ADAMS/Car仿真软件模块,建立了道路、车辆和突起路标模型,将车型设置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大型车的车速设置为60、80、100km·h-1,小型车的车速设置为80、100、120km·h-1,大型车和小型车的方向盘转角均设置为1°、3°、5°。分别对提出的12m间隔与现行规范推荐的15m间隔各进行243次仿真,分析振动警示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12m间隔下,平均碾压率为93.1%,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41.7%和5.6%;在15m间隔下,平均碾压率为93.7%,小型车和大型车对应的平均警示率分别为33.3%和28.9%;12、15m间隔对小型车都具有较好的振动警示效果,15m间隔对大型车的振动警示效果更好。当高速公路夜间交通流较大或需要加大交通设施的夜间安全效果时,可选12m间隔提供良好的视觉连续性和视觉警示效果;考虑施工维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或者大型车比例较大时,可选择15m间隔。  相似文献   
236.
为减少深基坑事故发生,在简要分析事故发生机理的基础上,依据收集到的59起事故案例,从事故类型和原因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故发生规律:"渗流破坏、整体失稳、坑底突涌"较其他类型破坏容易发生;现场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最大诱因。研究可为深基坑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7.
碰撞事故是基于事故极限状态设计重点考虑的对象,在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某大型浮式结构物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ISO、API、HSE、DNV、ABS、BV、LR等标准及规范对碰撞场景的相关规定,提出碰撞分析场景及设计衡准;基于简化分析技术建立碰撞力学模型,利用动态非线性结构分析软件ABAQUS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塑性应变、塑性变形、吸能、碰撞力及运动等,校核评估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分析不同碰撞位置、撞击船型式等对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目标大型浮式结构物舷侧结构碰撞事故极限强度满足规范要求,首柱撞击相对比较危险,可作为计算分析控制工况。  相似文献   
238.
《江苏船舶》2015,(3):16-17
通过对江苏省某市发生过的一起吸沙船沉船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发现此船的船体结构存在潜在缺陷。事后通过绘制沉船图纸,采用船舶静力学计算及稳性衡准系统V4.2软件,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建立了船体模型并进行分舱,通过技术分析,发现其破舱稳性不足。当船舶发生舱室破损进水后,丧失回复能力,最终发生倾覆沉船事故。  相似文献   
239.
刘萧 《中国船检》2015,(2):60-63,122
2015年伊始,两起船舶碰撞事故给航运业蒙上了厚厚的安全阴影。先是2015年1月2日,利比亚注册的油船"Alyarmouk"轮与新加坡注册的散货船"Sinar Kapuas"轮相撞,导致"Alyarmouk"轮一个油舱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再是该事故两周后,"Gas Melawi"号LNG船与"Menggala"号渡轮在巽他海峡相继发生碰撞。细心观察两起事故不难发现,尽管现场"惨烈依旧",但其却与以往的碰撞略显不同,开阔水域内发生碰撞成为了其共同点。那么,这两起碰撞事故对船舶避碰工作有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240.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危化品种类不断增加。相当数量的化学危险品从港口接卸、贮存和运输中转,因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各类火灾和突发灾害事故日趋增多,事故性质和处置方法日趋复杂,特别是一些化学事故引起的火灾,危害大,伤亡多,使消防工作正面临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