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74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应用单区燃烧模型和已建立的二甲醚氧化反应机理,对二甲醚的HCCI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变压缩比和不同的冷却EGR率对二甲醚的HCCI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缩比的升高,二甲醚的两阶段着火均有提前.且间隔减小,燃烧持续期缩短;冷却EGR率对二甲醚第一阶段着火时刻并无太大影响,第二阶段着火时刻随EGR率的增大逐渐延迟,缸内压力和温度均有所下降,燃烧持续期增大.  相似文献   
62.
二甲醚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二甲醚燃料的理化性质和特点,阐述二甲醚在柴油机上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二甲醚燃料能够实现发动机高效、超低排放和柔和压缩燃烧.能够彻底消除柴油机的碳烟,大幅降低NOx排放,燃烧噪音可降低10~15 dB.柴油机使用二甲醚作为代用燃料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63.
在YC6108Q型柴油机上进行了掺烧二甲醚(DME)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燃用20%DME燃料时,柴油机动力性能与原机无差异,燃油系统无泄漏及明显磨损现象,与原机相比,燃用20%DME燃料时NOx以及烟度明显降低,CO排放没有明显变化,HC排放在中间负荷降低,但在高负荷增加。  相似文献   
64.
对非标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用D50混合燃料柴油机动力性略有下降,但是排放性能大为改善,尤其是烟度;调整供油提前角对D50柴油机的动力性影响不大,供油提前角14°曲轴转角时柴油机的排放性能最佳;采用EGR技术可有效地降低NOx排放,但是在大负荷下加大废气引入量将会导致燃烧恶化,炭烟排...  相似文献   
65.
二甲醚产量低,在柴油机上直接燃用二甲醚需改进原供油系统,短期内推广纯二甲醚柴油机不现实;实验结果表明,在柴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二甲醚可改善其雾化性能、在柴油机上燃用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可改善其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66.
公交动态     
《城市车辆》2007,(7):64-64
哈尔滨将发展万台燃气公交车和出租车,乌鲁木齐新型公交车站亮相,扬州:公交站有了“大管家”,广州首条快速公交线将动工,上海首批二甲醚公交车试运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67.
余景宏 《商用汽车》2012,(10):71-73
沃尔沃在"可替代能源"重卡开发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本文对其使用FE混合动力、FM甲烷-柴油双燃料和FH生物二甲醚3类"可替代能源"的重卡进行了简要介绍,向读者展现了其在"可替代能源"方面的最新成果。该文对中国汽车及能源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何蔼 《城市车辆》2009,(12):67-70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的要求,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新能源技术在城市公交方面的应用逐步开展起来,为解决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本文介绍和比较了几种适用于公交客运的新能源技术,包括天然气、二甲醚、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在上海城市客车方面的应用前景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9.
随着二甲醚生产项目的开工和投产,二甲产品的运输也提上日程,利用既有的液化石油气罐车装运将是一个可选的方案.从技术、经济、政策3方面对液化石油气罐车装运二甲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证明用铁路液化石油气罐车装运二甲醚可满足安全方面的要求,在技术、经济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二甲醚/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不同喷油提前角及喷孔直径下的缸内燃烧特性和排放性能影响,以电控改造后4190ZLC-2型中速柴油机为试验平台,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喷油提前角从16.6°CA BTDC增加到22.6°CA BTDC,缸内压力和温度曲线增大,放热率前移,但其峰值有所下降。通过缸内速度场和温度场云图可知,速度场分布规律与缸内压力和温度曲线相同,温度场升高速率提升,油气混合更为充分,提高了发动机动力性,同时NO排放显著增加,CO排放无明显变化,CH2O排放略有降低。随着喷油孔直径减小,油束形成更为细小液滴,蒸发雾化过程速率加快,喷入缸内气体混合更加充分,燃烧更旺盛,缸内爆发压力和最高温度都呈上升趋势。缸内湍流动能增大,提升混合气体的质量。缸内温度小幅上升,soot排放得到抑制,NO排放略有增加,指示油耗率出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指示功率则是先增加后减少。该研究对DME/柴油发动机性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