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44篇 |
免费 | 158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289篇 |
综合类 | 4692篇 |
水路运输 | 830篇 |
铁路运输 | 7749篇 |
综合运输 | 28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3篇 |
2023年 | 786篇 |
2022年 | 941篇 |
2021年 | 1127篇 |
2020年 | 911篇 |
2019年 | 704篇 |
2018年 | 412篇 |
2017年 | 554篇 |
2016年 | 502篇 |
2015年 | 844篇 |
2014年 | 1341篇 |
2013年 | 1381篇 |
2012年 | 1378篇 |
2011年 | 1642篇 |
2010年 | 1512篇 |
2009年 | 1583篇 |
2008年 | 1563篇 |
2007年 | 1357篇 |
2006年 | 1150篇 |
2005年 | 990篇 |
2004年 | 962篇 |
2003年 | 767篇 |
2002年 | 680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430篇 |
1999年 | 330篇 |
1998年 | 263篇 |
1997年 | 243篇 |
1996年 | 222篇 |
1995年 | 200篇 |
1994年 | 210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7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162.
目前国内对隧道工程穿越采空区的修建研究仍比较分散,尤其是大断面的高速铁路隧道下穿采空区的研究。为了提高高铁隧道下穿采空区工程的质量,以太焦高速铁路皇后岭隧道为例,研究大断面高速铁路隧道近距离下穿采空区隧道开挖对采空区及周边围岩的稳定性影响,同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在不同间距下下穿采空区的两者的相互影响,得到隧道从采空区下方2倍以上洞径下距离穿越时,隧道与采空区不会造成相互的不良影响,对于今后大断面高铁隧道下穿采空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3.
为避免路面积水、损坏等情况的发生,保障公路隧道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介绍公路隧道排水设计要点以及路基病害防治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从业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为了更安全地穿越断层破碎带,通过分析地质、地形、围岩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公路隧道建设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5.
为探索锚杆(索)框格梁技术在隧道洞口水毁修复中的应用,以G30线连霍高速永古段乌鞘岭四号隧道为研究对象,对乌鞘岭四号隧道上行线进口仰坡发生浅表层滑塌进行修复研究,采用锚杆(索)框格梁技术施工方法,解决修复难点问题,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6.
为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安全,结合隧道工程建设实例,对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问题表现及成因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工艺流程以及重难点,对质量控制措施以及管理建议进行总结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7.
为了改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资源浪费的问题,分析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综合节能技术的使用现状,重点介绍节能照明技术发挥的实际作用,并对相关技术应用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提高隧道照明节能技术的质量,为以后的公路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8.
针对公路隧道细水雾自动消防系统,使用FDS软件建立了全尺寸模型;设置火源功率为20 MW,在细水雾和不同纵向通风耦合作用下对隧道火灾的排烟降温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细水雾时,随着风速加快,火源上方和下游10 m处温度降低,但火源下游5 m处温度升高;无纵向风时,细水雾降低温度效果有限,且开启细水雾后温度波动较大;在细水雾和纵向通风共同作用下,火源上方和下游10 m处的温度可得到较好控制,但火源下游5 m处稍低位置的温度呈升高趋势(风速为2 m/s);当纵向风速为2 m/s时,细水雾使烟气下沉到火源下游5 m附近。 相似文献
169.
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单元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平直人工边界,提出一种采用二维弧形一致黏弹性边界单元模拟半无限域人工边界的全新思路。通过算例,详细介绍了其建立思路及其在有限元软件中设置的具体流程,并对二维弧形一致黏弹性边界单元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算;同时,深入讨论了输入震源频域、介质的弹性常数和单元厚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给出了二维弧形一致黏弹性边界单元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该单元的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普通黏弹性边界单元,而且其使用起来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70.
针对钢管隧洞的结构特征及缺陷的模式化特性,基于弹性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弹性波响应能量E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模式识别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弹性波响应能量进行了k-means聚类分析,以聚类分析的结果为阈值对缺陷模式进行了评价;以某钢管隧洞出现明显变形的22 m长区域为研究对象,布设测点,采用3D扫描测量及弹性波测试,对测得的缺陷处弹性波信号进行了聚类分析,划分响应能量阈值对脱空区域进行识别,评价了钢管内壁的变形特性。研究表明:钢管隧洞缺陷随机分布,部分缺陷联通形成大片病害区;缺陷区域的弹性波响应明显放大;弹性波信号响应能量聚类分析评价结果与3D扫描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弹性波映像识别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