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41篇 |
免费 | 16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365篇 |
综合类 | 4704篇 |
水路运输 | 837篇 |
铁路运输 | 7911篇 |
综合运输 | 29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0篇 |
2023年 | 795篇 |
2022年 | 951篇 |
2021年 | 1127篇 |
2020年 | 1133篇 |
2019年 | 707篇 |
2018年 | 435篇 |
2017年 | 574篇 |
2016年 | 502篇 |
2015年 | 844篇 |
2014年 | 1341篇 |
2013年 | 1381篇 |
2012年 | 1378篇 |
2011年 | 1642篇 |
2010年 | 1512篇 |
2009年 | 1583篇 |
2008年 | 1563篇 |
2007年 | 1357篇 |
2006年 | 1150篇 |
2005年 | 990篇 |
2004年 | 962篇 |
2003年 | 767篇 |
2002年 | 680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430篇 |
1999年 | 330篇 |
1998年 | 263篇 |
1997年 | 243篇 |
1996年 | 222篇 |
1995年 | 200篇 |
1994年 | 210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7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隧道阻燃改性沥青上面层(AC-13C)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隧道复合沥青路面施工实践,针对隧道阻燃AC-13C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隧道内、外阻燃与非阻燃表面层(AC-13C)的现场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最佳油石比条件下,生产配比、标准配比与拌和楼取样条件下的阻燃混合料空隙率、有效沥青饱和度较非阻燃混合料分别降低和提高0.6%和3.8%左右;加入阻燃剂的未冻融循环试件(50次)劈裂强度较未加入阻燃剂增加11%,车辙动稳定度较非阻燃可提高2.3~2.6倍,但经过冻融循环后试件劈裂强度比(TSR)衰减较快,降幅为17%,隧道内阻燃改性表面层抗滑性能指标的横向力系数与构造深度较主线非阻燃改性表面层明显偏小,甚至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阻燃沥青混合料对国际平整度指数影响较小,但对隧道内、外施工的连续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研究结果证明了阻燃剂对抗车辙性能贡献率较大,但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难以满足项目要求.对提高阻燃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水平和类似阻燃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建议隧道表面层慎重添加阻燃剂,不宜采用阻燃AC-13级配类型. 相似文献
173.
孙家寨煤层瓦斯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在煤系地层地段进行隧道施工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越来越重要.该文详细介绍了孙家寨煤层隧道成功的施工控制技术,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长沙至赣州高速铁路临近侧穿黄花机场跑道段隧道施工,需对地面沉降进行严格控制.文章选取暗挖法、盾构法、管幕法以及顶管法等四种常见施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周围岩体应力、塑性区开展情况以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暗挖法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量较大,达到2 cm以上,对于隧道开挖本身以及地... 相似文献
177.
以珠海市兴业快线东段隧道为工程背景,在FLAC3D平台上对其开挖支护全过程展开数值模拟,重点关注隧道拱顶沉降及复合式衬砌围岩压力分布,并与现场监测结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带临时竖撑的上下台阶开挖方法引起的拱顶沉降呈“急剧沉降—缓慢变化—稳定收敛”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沉降终值基本一致,均小于规范要求的预留变形量,带临时支撑的上下台阶开挖方法可用于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主洞初期支护围岩压力呈外侧大内侧小、上部大下部小的分布形态,最大值出现在隧道拱肩位置(临时竖撑处);受后行主洞隧道开挖的影响,先行辅洞隧道初期支护上的围岩压力减小,二次衬砌承担了部分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荷载承担比约为6∶4(内侧)、7∶3(外侧)。 相似文献
178.
胶凝材料颗粒匹配所造成的差异会影响胶凝材料间的空隙,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依托实体工程,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水泥、粉煤灰和矿渣的粒径分布情况,以净浆流动度、坍落度和扩展度表征净浆和混凝土的工作性,对粉煤灰和矿渣的颗粒匹配进行评价。对硬化浆体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基于胶凝材料颗粒匹配对喷射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结果,对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粉煤灰∶矿渣为1∶3时,其流动性能最好,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粉煤灰∶矿渣为3∶1时净浆流动性能最差,试件的强度最低,同颗粒匹配的混凝土试件强度也得出了相似的试验结果。微观形貌测试佐证了净浆流动度和强度的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流动度和强度试验结果,粉煤灰∶矿渣为1∶1时,胶凝材料的颗粒匹配度好,可视为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179.
为解决矿山法隧道穿越滞水层造成的涌水坍塌问题,以沈阳地铁九号线某区间工程为例,进行技术研究。首先,分析滞水产生的原因,并对影响因素逐一排查与处理,引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次,结合滞水层分布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将影响施工的地质区段划分为4种差异性类别,研究得出“引水”与“阻水”两项关键技术;最后,对“阻水”技术重点分解,得出“局部深孔注浆”、“上半断面深孔注浆”、“上半断面轮廓外深孔注浆”3种针对性加固措施,并应用于矿山法隧道穿越滞水层设计与施工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0.
基于中兰铁路(甘肃段)的危岩落石现场调查情况,以宝台山隧道为例,通过Rockfall软件研究不同落石轨迹,预测线下危岩落石的运动轨迹、动能、弹跳高度、落点位置等运动特征,并针对宝台山隧道提出安全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铁路工程结构和运营安全。结果表明,对直立陡坡进行削坡后,同时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与分级放坡建立拦石墙可以有效保护隧道洞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