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9篇 |
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14篇 |
综合类 | 255篇 |
水路运输 | 114篇 |
铁路运输 | 95篇 |
综合运输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在某多雨地区高速公路下路堤施工时路基填料亚粘性石灰土常受天气影响,掺灰后经常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碾压成型,消解石灰就会衰减而产生了这部分灰土是否可以继续利用的问题,另外如果按原来的最大干密度标准计算压实度则碾压后路基压实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和研究改性亚粘土最大干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02.
斯柯达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4年,是世界五个最早的轿车生产商之一,1991年4月16日,斯柯达公司成为德国大众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大众集团购买了斯柯达公司70%的股份,其余30%股份在2000年收购。斯柯达进而成为德国大众旗下继VW(大众)、AUDI(奥迪)、SEAT(西雅特)后的第四大品牌。 相似文献
603.
604.
605.
为研究隧道施工条件下土层的沉降规律,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隧道-土体颗粒流数值模型,模拟砂土地层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土层沉降。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设计,颗粒流方法可有效模拟隧道施工的开挖问题;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与地层损失率成正比,同时土层剪应变率呈现由隧道中轴线向两侧逐渐减小、由深层向浅层逐渐展开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可为工程实践中分析砂土地层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沉降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6.
周庆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23,(6):19-21+29
为了研究土体中掺入土壤固化剂的加固效果,文章依托实际项目设计不同掺量固化剂配合比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并结合现场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固化剂稳定细砂土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最佳配合比为固化剂含量0.03%,水泥含量6%;通过现场沉降监测,验证了固化剂稳定细砂土实际应用的合理性。固化剂稳定细砂土具有较好的实用工程价值,研究成果可为指导实际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07.
依托湛江海湾某下穿隧道,运用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动力-地下水耦合数值计算,研究承压水砂土层的列车振动液化特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阶段超孔隙水压力主要集中在拱底位置,之后逐渐向拱顶处累积,因此拱顶和拱底处土层均为可能发生液化的薄弱位置;各监测点处超孔压比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在短时间内迅速增至峰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且短期内不会消散,但拱顶处的超孔压比始终大于拱腰处,说明拱顶处地层更易发生液化。总体来看:各监测点最大超孔压比远小于1.0,均未达到液化条件;承压水水头越高、列车行驶速度越快、隧道覆土厚度越小、地层超孔压比数值越大,承压水砂土层越容易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608.
倾斜桩能够提高排桩水平承载力,而长短桩依据桩身弯矩分布减小部分支护桩的桩长,以充分利用支护桩承载力,将两者结合可形成倾斜长短桩。为研究倾斜长短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时的变形受力特性,通过常规室内砂土模型试验,分析倾斜长桩倾斜角度和长短桩配比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 1)对比等长长桩,倾斜长短桩能够在减小总桩长时,更有效地控制支护结构变形和桩身弯矩; 2)对于倾斜长短桩而言,在倾斜桩倾斜角度为0°~20°时,其支护效果随着倾斜角度增大而提高; 3)倾斜长短桩的桩身弯矩会随着倾斜角度增大而减小,且开挖面以下弯矩减小幅度更大; 4)倾斜长短桩中,长桩与短桩在开挖面以上弯矩相近,开挖面以下长桩弯矩显著大于短桩弯矩; 5)短桩占比越大,支护效果越弱,桩身弯矩越大。 相似文献
609.
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压力舱内泥浆压力梯度很难与地层土水压力梯度保持一致,尤其是大断面时,其顶部泥浆压力显著大于地层土水压力,致使开挖面面临严峻的被动破坏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泥水盾构砂土地层开挖面被动破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极限分析法等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3个方面总结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研究进展,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1)目前缺少砂土地层中泥浆冲破泥膜、发生劈裂破坏及其对开挖面稳定性影响的相关研究; 2)受到试验条件的限制,尚未开展大直径开挖面被动破坏,尤其是气压支护-带压开舱等危险工况下开挖面稳定的离心模型试验; 3)离心模型试验采用刚性板模拟盾构开挖面,与土体实际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对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10.
沉管隧道砂垫层基础的抗液化问题是沉管地基处理关键技术之一。地震砂土液化是一个实际工程问题,一旦发生液化会给地下工程结构带来巨大灾害。我国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饱和砂土在不同地震烈度时可能发生液化的相对密度值。但由于沉管隧道砂垫层基础是在水下施工,施工时相对密实度不易控制,如果按规范取值会偏大,造成巨大浪费。本文通过对沉管隧道砂垫层抗液化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砂垫层施工时应达到的合理密实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