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7篇
综合类   37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葛瑞原 《汽车运用》2009,(12):37-37
一直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尽管对酒后驾车明令禁止,事实却是有禁无止,酒后驾车酿成的交通惨案时有发生。2009年6月30日《武汉晚报》报道:6月29日22时20分,十堰市公安局民警尹某驾驶一辆民用轿车行驶至某路段时,将穿越人行横道的行人谭某、姚某撞倒后逃离现场。姚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谭某受伤住院。该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警力布控堵截,于当晚23时许将尹某查获。  相似文献   
12.
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谷称“斑马线”。按交通法规,在设有“班马线”的路段,人们横过马路时,应在此区域内通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的解读,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渠化设计过程,针对展宽方式、停车线、人行横道线及交叉口绿化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行人安全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行人交通冲突技术及冲突成因,通过实例调查分析,探讨了交叉口信号配时对行人安全的影响以及闯红灯人数与行人冲突的关系,建立了行人绿信比与闯红灯比例、行人绿灯时转弯车与行人冲突数的关系模型,分析了行人冲突特性,用一种潜在事故指标表征行人安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行人安全改善措施,并对3种冲突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16.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是影响人行横道设置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速度和过街特征的研究,分别建立了以密闭容器为基础的有信号控制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模型,和以可接受间隙为理论依据的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以期对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研究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市洞庭路有轨电车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处理分析,分别研究了路中乘客流到达规律、乘客影响下行人过街平均速度和乘客比例对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的折减,定性和定量地提出了有轨电车站点行人过街系统的设计建议,为路中式有轨电车行人过街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行横道因其建设维护费用低、行人过街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行人过街的交通组织之中。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存在不同的问题。以北京市展览馆路段为例,针对有无信号灯控制路段人行横道的交通状况进行了交通调查,在对比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行人过街效率、机动车通行效率以及人行横道安全性3个方面,探讨不同的路段人行横道控制方式对交通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博弈论是研究理性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的理论。在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中,行人与机动车发生着利益的冲突,运用博弈论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它建立了行人与机动车之间抢行的完全信息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方法与建议,为交管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为解决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的利益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水 《交通与运输》2014,30(4):30-30
当交叉路口人行横道线是绿灯、行人正在通行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有的右转(也有左转)机动车驾驶员让行人先行;有的则不依不饶地从川流不息的行人中间穿行。穿行的驾驶员自有理由:上海人口密集.等行人过完马路再走,要等到猴年马月?当然是能穿行则穿行。本期刊登5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篇叙述了搞好交叉口设计对改善路口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条件的意义。欢迎广大读者来稿各抒己见,在争鸣中逐步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