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3篇
  免费   351篇
公路运输   3943篇
综合类   2431篇
水路运输   3554篇
铁路运输   2382篇
综合运输   164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585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658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贝克曼梁和落锤式弯沉仪的操作方法,及其各自优缺点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介绍,提出将二者结合运用的改进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阐述了最新研制开发的船舶电站物理仿真实验装置的仿真原理,分析并排除了该装置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故障,为电站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王晓林  刘良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1):89-90,126
首先论述了导弹旅电子化指挥系统中无线通信的重要性以及无线通信仿真的必要性,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无线通信的模型,提出了一种信道仿真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基于红外搜索系统的被动测距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搜索系统是一种被动探测系统,量测数据中无目标的距离量;而评判来袭目标的威胁程度离不开其距离量。介绍了基于红外搜索系统的被动测距技术测量目标距离的算法、原理框图以及仿真试验与结果。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快速客车三阀(高度阀、差压阀、空重车阀)一杆(高度阀调整杆)仿真试验台的主要技术指标、功能特点、工作原理及软硬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6.
马大炜 《铁道车辆》1999,37(2):11-15
介绍了重载列车仿真研究的基本方法,程序组成,实际应用和各种具体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动车组车体实际结构,构建了高速动车组升弓过程的电路分析模型,解析了过电压在各车体上的传播及折反射特性,在现场开展了试验测试,理论结果与实测结果波形基本一致,过电压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8.
研究速度在400-1000km/h的超高速实验车重接式电磁驱动方案,讨论重接式电磁驱动的电路结构和运动方程。在Maxwell3D瞬态场中搭建了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初始速度下,三级驱动系统受力特性和加速规律。针对系统运动特性和效率问题,提出驱动电路优化方案,使得发射体运动特性改善、效率提高。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分配驱动单元,应用重接式电磁驱动的超高速实验车,可在短时间内被加速达到超高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9.
李鹏  王彤  宋玉 《中国铁路》2013,(7):40-42,47
基于Virtools的三维仿真技术应用领域正在变得越来越广泛。阐述如何利用基于Virtools的虚拟现实技术实现高铁列车整车和零部件的三维仿真系统,并分析研究其相关的技术要点,为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在高铁或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运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对售票设备的使用行为进行建模,提出基于旅客行为微观仿真的售票设备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仿真系统。最后,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模型的参数标定和实例验证,解决了车站售票设备现状评估、极限能力计算及远景数量配置等问题。仿真发现:北京南站售票设备能够满足近期和远期设计要求;现状窗口开放条件下,极限服务能力为10万人;远期所有窗口均开放时,极限服务能力为35万人。研究表明,应用旅客行为微观仿真方法较传统方法和排队论方法能够更精细刻画售票设备与旅客的相互作用、更为客观地反映评估结果,由此验证所提模型和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