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35篇 |
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791篇 |
综合类 | 2911篇 |
水路运输 | 589篇 |
铁路运输 | 1512篇 |
综合运输 | 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243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241篇 |
2014年 | 474篇 |
2013年 | 430篇 |
2012年 | 442篇 |
2011年 | 484篇 |
2010年 | 475篇 |
2009年 | 544篇 |
2008年 | 534篇 |
2007年 | 487篇 |
2006年 | 472篇 |
2005年 | 450篇 |
2004年 | 419篇 |
2003年 | 448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358篇 |
2000年 | 263篇 |
1999年 | 209篇 |
1998年 | 155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依据104国道枣庄段界河立交桥加筋土挡墙加固方案,探讨采用预应力锚杆锚固、外墙挂网喷浆加固加筋土挡墙的维修措施. 相似文献
142.
软土有压输水盾构隧洞采用管片外衬和整筑预应力内衬作复合式衬砌的设计计算中,为能较好考虑内衬与外衬管片的相互作用,以及内衬预应力荷载在隧洞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对复合衬砌结构受力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体叠合计算模型。由于确定管片纵缝接头抗弯刚度的复杂性,文中建议对用数值模拟管片纵缝接头刚度采用了一种非线性耦合弹簧"接触对"的模拟系统。在采用实体单元建模的条件下,由于计入管片接头刚度的力学处理困难,文中研究了一种能以模拟管片接头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根据内、外衬砌接触界面处理方式的不同,文中提出了5种适合不同界面条件内、外层衬砌的相互作用模型。此外,本文还研制了内衬预应力荷载的一种转化程序,以解决采用等效荷载法施加预应力时的前处理问题。上述各点创意构思已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隧洞的结构设计研究中得到了具体反映和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3.
简述了省道阿同公路K69+795~K69+895段高边坡病害的情况,结合预应力锚索在阿同公路高边坡病害治理中的成功应用实例,介绍了预应力锚固技术在高边坡病害治理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4.
145.
张波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5):3-3
近日,经过近10 h的连续奋战,沪昆客专湖沿特大桥T构连续梁1~#块混凝土成功浇筑,标志着全线最大单T构转体梁突破技术难关,展开全面施工。湖沿特大桥以T构梁转体法跨越既有沪昆铁路,是全国最大的单T构转体梁,也是铁道部的科研项目,被列为沪昆客专江西段难度最大的工程。大桥全长1 386.37 m, 相似文献
146.
结合3×30 m+4×30 m现浇连续箱梁桥工程实例,分析了变宽桥梁的特点及其与普通箱梁的差异,介绍变宽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变宽浇连续箱梁箱室划分、结构尺寸选择、结构受力特点等,特别是超宽现浇连续箱梁防裂的结构处理方法.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桥梁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7.
深圳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地铁5号线为例总结十几年来深圳地铁盾构施工技术。介绍深圳地质特点和盾构适应性,着重介绍深圳复合地层盾构刀具配置、始发、空推、平移、端头加固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盾构通过建筑物、河流、铁路、硬岩和孤石处理方法,提供深圳盾构法施工的宝贵经验,展现盾构法施工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成果,为国内盾构法施工提供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8.
重点介绍国内第一座顶推施工的竖曲线梁桥——东莞中堂大桥(旧桥)上部结构主跨的加固方案;对该桥上部结构主跨的连续箱梁主要病害进行病因分析;着重介绍该桥上部结构连续箱梁采用增设体外预应力进行加固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49.
地铁明挖车站有关配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明挖地铁车站配筋计算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地铁车站配筋设计时应考虑消峰、轴力、腋角、分布筋等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并非很高深,但若能在地铁设计中得以贯彻,对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却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准确反映连续组合结构桥梁负弯矩区的受力情况,将施加预应力法、静位移法2个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1].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2种方法对结合梁负弯矩区的影响差异.在算例中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证明2种方法都能较好地减小连续梁组合结构负弯矩区的应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