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篇
  免费   116篇
公路运输   983篇
综合类   706篇
水路运输   477篇
铁路运输   422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11.
根据结构在损伤前后其固有频率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结构的损伤信息这一特征,以洛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在考虑无噪声和有噪声两种情况下分别对钢板梁桥整体损伤程度进行识别与诊断的研究.通过利用ANSYS软件提取出该桥在损伤前后的固有频率,并将其变化率作为网络的输入向量对网络进行训练,同时将该桥固有频率的实测值作为网络模型的测试向量,从而对钢板梁桥整体损伤程度进行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12.
研究了利用测量稳态柔度矩阵来识别结构损伤的理论方法 ,通过较少的测量点对高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校正来识别结构损伤 ,从而避开模态选择、模态截断等情况的发生 ,为结构振动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13.
用矩阵结构模型进行结构损伤检测和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利用测量稳态柔度矩阵来识别结构损伤的理论方法,通过较少的测量点对高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校正来识别结构损伤,从而避开模态选择,模态截断等情况的发生,为结构振动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14.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的桥梁结构损伤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神经网络对有限元计算的样本数据建立起桥梁结构的损伤参数——损伤位置、损伤程度(输入)以及位移差——损伤结构与完好结构的位移差(输出)的全局性映射关系,以获得遗传算法求解桥梁结构损伤问题所需的目标函数值,从而识别桥梁的损伤参数.某连续梁桥算例表明,此方法可以在较少的有限元分析次数下获得较好的损伤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315.
目前,大跨斜拉桥的抗震性能设计尚未考虑桥梁服役期内由于疲劳损伤累积对结构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文章依据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研究了桥梁的疲劳损伤时变特性,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获得桥梁在不同服役年限遭遇多遇和罕遇地震时的响应,依据其性能对照标准和地震损伤模型,研究桥梁抗震性能的时变特性,并以润扬长江大桥北汊斜拉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桥梁抗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桥在服役期内由于损伤累积导致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劣化,结构的抗震性能呈现显著的时变特性。在遭遇多遇地震时,部分构件可能进入塑性,导致结构的地震损伤值可能超出规定限值;在遭遇罕遇地震时,结构的地震损伤不断增大,有发生倒塌的可能。结构在设计时均满足抗震设防目标,但随着性能的逐渐劣化,在一些工况下结构地震损伤值超过了抗震设防目标的损伤指标限值,这对结构的安全服役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于服役期长且重要的大跨桥梁有必要进行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桥梁抗震分析,研究成果对类似桥梁的抗震设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16.
文章通过将连续箱梁桥受拉区钢筋端部的钢筋混凝土简化为拉拔构件,对其界面区进行三维细观数值建模,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粘合部位宏观粘结性能的退化和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同时模拟出钢混界面区的细观损伤演化过程与其宏观力学性能的退化,可以对钢筋混凝土粘结界面区宏细观损伤进行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317.
系统地对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在容许荷载作用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橡胶支座内部橡胶与钢板结合部位的应力集中特点,分析了橡胶支座裂纹萌生的扩展情况,初步建立了简单的损伤模型,并根据该模型预测了橡胶支座损伤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18.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具有识别岩体损伤位置、程度和大小以及破坏进程的优势,以新建京张高速铁路八达岭长城站大跨度过渡段隧道为研究对象,在隧道地表与洞周布设微震测点,实现立体式、全方位的微震事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围岩损伤区分布特性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微震事件分布密度,可将微震事件分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和低密度区;微震事件累计分布频率为60%的边界可作为高密度区与中密度区的交界,累计分布频率为80%的边界可作为中密度区与低密度区的交界;微震事件高密度区对应为围岩高损伤区,围岩高损伤区受围岩级别和隧道跨度的双重影响,给出基于这2个参数的隧道不同位置处围岩高损伤区深度预测公式;围岩损伤程度采用微震事件的平均矩震级参数标度;围岩损伤区深度与围岩变形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及阶段性。基于围岩高损伤区深度,进行预应力锚索(杆)设计,结合围岩变形结果,验证了锚索(杆)设计参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19.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