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2篇
  免费   345篇
公路运输   3302篇
综合类   1815篇
水路运输   1734篇
铁路运输   1679篇
综合运输   187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对质量风险管理的来源、基本流程进行介绍,同时结合风险流程简要讲述其在科研生产中的应用,旨在提升人员对质量风险管理的认识,倡导科研生产各环节树立风险思维,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矩形沉箱外壁支座处加强短筋伸出长度的问题,以某重力式沉箱码头项目为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沉箱构件实际受力情况,分析支座短筋的伸出长度。计算结果显示,对于部分情况,支座加强短筋伸出支座外的长度大于板净跨的1/4。因此,对于矩形沉箱外壁支座加强短筋的伸出长度,不可简单地取规范规定的最小长度,而应通过进一步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103.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动静态检测数据均值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均值管理是评价线路平顺性状态的重要指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均值管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杭长、宁安客运专线和合福高速铁路的轨道几何动静态检测数据,发现在线路状态较好的情况下,无砟轨道动静态检测数据均值差异很小,尤其是轨向、轨距不平顺。轨道平顺性状态、结构形式及初始状态是影响无砟轨道动静态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设阶段应注重无砟轨道精调质量的提升;在运营阶段应结合不同轨道型式自身的结构特点对无砟轨道进行动静态管理。  相似文献   
104.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状态管理的功能、过程、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技术状态管理在轨道交通车辆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轨道交通车辆全生命周期技术状态管理的推广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广州地铁供电系统维修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讨论了计划维修和状态维修的研究内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针对设备综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地铁供电设备故障诊断、地铁供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估、地铁供电设备维修维护策略的4个关键技术,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状态维修模式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6.
介绍西安地铁在线网运营后,维护方式由专业化向区域化演变的情况,以及通信、信号检修规程优化的方向和内容,说明技术专业化分析、现场区域化维护是适应线网维护模式的方向。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性能监测,实现状态修、性能修,说明智能化维护是地铁线网维护手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介绍了基于振动测量的辅机驱动轴异常检查方法。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振动分析仪的检测方法以及基于状态监视系统的检测方法,都能够诊断出异常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0.
阐述车车之间实现直接通信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利用列车在RBC中的注册数据(车次号)及同方向列车在区间内相对固定的运行顺序,在RBC端加入列车通信管理单元协助列车完成身份识别,并对特殊情况下的列车通信管理单元的布置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利用D2D技术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互通,在结合C3线路列车的运行特征与D2D技术的模式特征后,选择D2D基站中继模式建立前后行列车的通信模型。在车车通信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故障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可靠性满足目前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