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5篇
  免费   62篇
公路运输   1207篇
综合类   903篇
水路运输   255篇
铁路运输   476篇
综合运输   6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保证设计道路线形安全,基于三维交互式虚拟视景系统,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和路线模型,实现将静态的平面二维设计转化为立体可视化的三维设计场景,对设计成果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并作实时判断和修改,确保了设计线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2.
为提高隧道进出口行车安全性,通过运行速度计算模型对隧道进出口车辆运行速度变化特征及相邻单元的ΔV85进行分析,分析不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计算原理,分析各指标对相邻单元速度差的影响程度,对路线平纵面线形进行优化调整,使运行速度协调性满足要求,并采取其他工程措施,以满足行车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3.
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锌砂 《中国公路学报》2007,20(6):31-35,42
基于公路CAD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提出高性能、高扩展性的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讨论了地形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地表三维建模、道路三维建模、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实时整合、景观及附属设施三维建模、高效的场景管理、地形层次细节模型等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技术,并采用设计模式设计了类之间的组织模型,利用C 和DirectX 9.0c开发了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原型系统。最后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现了实时三维可视化手段对公路设计过程的支持以及对设计成果进行实时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王扬振 《公路交通技术》2007,(5):130-132,135
结合深圳市南坪快速路一期工程设计实例,从线形美、人性美、和谐美、景观美、生态美等美学角度探讨这条快速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7.
为了精确计算公路在三维空间中的实际视距,提出了空间视距的概念,通过延伸应用空间两点通视原理,建立了空间视距计算和分析的数学模型。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出对空间视距的实时检测技术,通过将设计视距、运行视距和空间视距3种视距对比分析,给出了发现视距不足的方法。与早前的视距计算方法和研究相比,该方法对正常路面、行车道空间视距计算准确,能够计算和分析公路路侧附属设施对视距的影响,为公路几何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8.
针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在变形、失稳破坏期间产生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特性,对这种桥型的非线性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宜万线上某大桥为例,进行了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此外,对该桥的刚度问题、设计荷载下的应力控制区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肋拱具有较好的弹塑性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19.
线路线形复杂多样,文中通过对各种线形几何模型的分析,建立了单一的线形单元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套数据结构统一的构造线形的有效方法,使构造线形过程简明、快捷又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20.
施工模拟计算是施工控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线形控制、应力控制的主要依据.通过对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阶段变形因素分析,提出2种正确的悬臂施工阶段的模拟方法,并得出更为简单、易于理解的立模标高计算公式;通过对体系转换阶段、二期荷载施工的各种模拟方法对比分析,提出精细化模拟合拢阶段、按实际模拟二期荷载施工顺序的建议.分析温度对施工模拟模型精度的影响,并提出温度修正的方法,对促使施工模拟计算过程标准化及统一模拟计算的结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