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52篇
公路运输   243篇
综合类   186篇
水路运输   292篇
铁路运输   261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国的独木舟出现可能与西方同期,风帆出现比埃及晚,但是一经问世,技术上先进程度却是惊人的,特别是公元前后到十五世纪,许多发明创造更是举世瞩目。这些发明和创造。不但丰富和发展了自己,而且使世界各国受益非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造船业发展与航海贸易进行,其贡献是辉宏的。本文以船型、水密舱壁、明轮推进、船舵与使帆技术、船体建造及其工艺、导航技术、造船理论、船舶检验与管理、水战兵器、郑和下西洋意义等十个方面进行介绍,它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在增加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励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92.
介绍新型分布式调速系统在编组站的应用,并重点从系统的关键部件的冷、热备,设备巡检,故障报警,故障导向安全以及新型控制模式和传递机制的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分布式调速系统的无人值守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3.
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具有快速开发、位置透明及松耦合等特性.它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装载程序的灵活性,以及组装程序的便捷性.基于该技术构建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车载设备测试平台具有灵活扩展、通信及时可靠的特性,从而为车载设备相关测试案例的调试、测试平台相关模块的安装及后续测试执行等任务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平台的开发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4.
介绍一套构建分布式数据服务的流程:在某铁路协同设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微软公司提供的WCF技术,在其VisualStudio2010平台上开发程序,从后台数据库提取数据,利用IIS管理器发布服务,为铁路设计终端用户提供分布式的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95.
介绍分布式微机可控顶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重点描述了基于消息池技术的传递环节,自修正控制模式和电源的N+1输出方案在牡丹江站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6.
铁路车站分布式计算机联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计算机联锁系统将控制转辙机、信号机、轨道电路、机车信号等室外设备的轨旁执行单元前移至被控设备的旁边,通过安全通信系统实现分布式控制。该系统由监控机、维修机、联锁主机、轨旁执行单元、安全通信系统、电源及供电网络等组成。轨旁执行单元由电源模块、轨旁通信分机、转辙机模块、信号机模块、轨道模块、机车信号模块等组成。安全通信系统由通信主机、轨旁通信分机和通信网络组成。联锁主机与通信主机之间采用冗余RS-422总线方式进行通信;通信主机与轨旁通信分机之间采用点对点冗余光纤进行通信;轨旁通信分机与各控制模块之间采用双CAN总线进行通信。由电源屏通过独立的上、下行咽喉区冗余供电网络向轨旁执行单元提供电源。该系统具有节省电缆、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断线故障等优点;该系统于2010年10月在兰州市西固电厂站试用,已安全稳定运行至今。  相似文献   
197.
在GSM-R的隧道、桥梁等弱场覆盖场景下,分布式基站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直放站方案的噪声累加、组网不灵活、网管不方便等问题,是一种创新的弱场覆盖解决方法。针对不同的隧道场景描述了分布式基站的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8.
针对动态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检测性能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分布式协同优化的频谱检测算法.设置双门限将认知用户分成可信组和非完全可信组.采用次梯度法对频谱检测效用函数进行分布式协同优化,动态调整能量检测阈值,提高动态变化网络环境中的非完全可信认知用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根据优化过程的收敛速率,从中选择参与协作的认知用户.最后融合中心通过加权融合获得频谱检测结果.仿真实验和分析表明算法在提高认知用户频谱检测准确性和检测速度的同时,降低了网络开销.  相似文献   
199.
提出了一种在Internet/Itranet上基于WWW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GIS)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算法。该方案针对Internet/Intranet而优化,可实现GIS数据的并行查询。  相似文献   
200.
为明确带榫管片环缝剪切受力机制及剪切受力过程中纵向力对管片结构环间接缝抗剪性能的影响,采用苏通GIL (Gas Isolated Line)综合管廊工程所用带有分布式凹凸榫的原型管片衬砌,通过局部原型试验,对带榫管片结构在考虑不同纵向力作用下的受荷过程中环间螺栓应力、环间分布式凹凸榫表面应力、环缝张开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纵向力作用下带榫管片结构环缝剪切受力机制不同,纵向力较小时环缝凸榫受力破坏方式为多次的凸榫混凝土冲削损伤破坏,而纵向力较大时环缝凸榫破坏方式为单次的混凝土剪切破坏,凹凸榫之间形成剪切破坏面。②不同纵向力作用下带榫管片结构环缝凹凸榫破坏最严重位置均靠近纵向接头处,为中间凸榫;两侧凸榫损伤程度较弱,纵向力较小时两侧凸榫损伤程度高于纵向力较高时。③环间纵向力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带榫管片结构环缝的抗剪能力,可使凸榫均匀受力,同时降低凸榫的损伤程度,避免局部区域环缝接头与凸榫表面的应力集中;实际工程中可通过螺栓复紧等方式保持环间纵向力。④对于环缝张开量的控制是保持纵向力的主要目的,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环缝张开量的状态与发展,通过分阶段分析凸榫受力模式,评估环缝凹凸榫抗剪能力的发挥程度,以达到充分利用榫槽抗剪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