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112篇
公路运输   1112篇
综合类   606篇
水路运输   316篇
铁路运输   414篇
综合运输   11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跨度桥梁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桥面铺装受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混凝土收缩徐变使主梁的竖向挠度增大,由于铺装层与主梁粘合在一起,铺装层与主梁共同变形,铺装层的变形受到端部伸缩装置、主梁的粘结等的约束从而使铺装层受力。该文针对布柳河大桥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铺装层的应力。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效应对铺装层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高低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受力特点,文章基于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桥墩型式对主梁弯矩的影响,并研究了等高桥墩、高低墩两种状态及墩高差较大情况下连续刚构桥受力行为的差异,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浅析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增大截面加固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加固之后的受力特点,阐述了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的构造规定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4.
对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主要考虑轴向拉力、最小抗剪配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实测表明,欧洲规范2第1部分中用于计算弯、剪、轴拉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的公式过于保守,有必要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斜坡段桥梁双桩基础的受力特性,依托广东省云茂高速公路独石特大桥桩基础工程,通过对施工期斜坡段右幅26#墩桥梁双桩基础开展现场监测,分析了自浇注成桩至桩柱盖梁施作完成为期14个月内的桩侧土压力与桩身钢筋应力变化规律,重点探讨了斜坡荷载对桥梁双桩基础受力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开挖后斜坡浅层土体发生变形,双桩结...  相似文献   
76.
为探索理想的大跨度双链式悬索桥布置形式,以某在建过江通道主桥(主跨1 760 m的单跨简支钢箱梁悬索桥,加劲梁采用扁平流线型钢箱梁,梁宽31.5 m,梁高4.0 m)为工程背景,利用大跨度悬索桥几何非线性计算软件SNAS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恒载分配系数μ和矢跨比λ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μ减小,结构竖向...  相似文献   
77.
为分析石膏质岩隧道衬砌结构置换施工后的受力特征,依托杜公岭隧道病害处治工程实例,在隧道病害处治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对6个不同病害现象的典型断面新置换衬砌结构的初期支护变形、初期支护钢架应力、初期支护-围岩接触压力、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等进行为期2.5年的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新置换初期支护单独承载的3~5个月时间内,初期支护的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均较小,其中5个测试断面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量最大,其分别为6.8,6.4mm;新置换初期支护钢架应力较小并且在二衬浇筑后较短时间就达到稳定状态,其中64处测点(总计72处)应力小于100 MPa;边墙芯样发现石膏、硬石膏成分的断面在二次衬砌浇筑后的26个月内,其边墙或拱顶测点的初期支护-围岩接触压力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接触压力仍有明显变化,其中个别测点经过10~20个月才能达到峰值,另有个别测点在3~8个月到达峰值后受干湿交替环境影响会出现变化;综合分析认为,杜公岭隧道衬砌结构主要受到围岩中硬石膏的膨胀作用,石膏的吸水软化作用不明显,其围岩压力具有缓慢发展的特点,新置换二次衬砌承担了主要的围岩压力,新置换初期支护安全性较高;建议石膏质岩地层隧道二次衬砌不宜过早施作或者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缓冲变形层,以充分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力、减小二次衬砌承担的围岩压力。  相似文献   
78.
以深圳地铁10号线福田口岸站—福民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深圳某住宅小区老旧砖混民居建筑为依托,根据实际施工方案对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设计袖阀管注浆预加固方案下隧道下穿施工对砖混建筑结构受力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表明:盾构隧道正穿对建筑物的影响明显大于侧穿方式;下穿施工对脆性材料结构影响大于对延性材料的影响;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方案,可有效控制建筑物拉应力发展,保证受力安全。  相似文献   
79.
转动体系在转体施工过程中受力集中且往往存在偏心现象,其受力安全性直接攸关转体施工的成败,分析转动体系受力状态对确保桥梁转体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桥梁转体工程转动体系常见受力状态的基础上,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建立转动体系局部仿真模型,对上转盘、下转盘、球铰及球铰加劲肋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无偏心状态球铰接触应力由内向外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接触应力出现在球铰边缘附近;各部分Von Mises应力及下转盘竖向正应力随偏心程度的加剧呈一侧增大一侧减小;下转盘偏心方向两侧的混凝土竖向正应力差值随偏心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工程上可据此估计不平衡力矩。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异形钢桥面铺装受力特征,选取典型异形钢桥并采用不同建模方法进行分析,与现场加载试验对比后发现,曲桥模型更为精确。采用曲桥模型分析后发现异形钢桥面铺装的受力特征与常规钢桥面铺装存在较大区别,其受力特征为:随着铺装层弹性模量的增加,最大拉应变处的层顶拉应变值不断减小,层底拉应变不断增大,层底最大剪应力则先增大后减小,之后再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