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9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861篇
综合类   711篇
水路运输   161篇
铁路运输   294篇
综合运输   7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赵玮  胡建青 《科技交流》2005,35(3):17-20
简单介绍了国内电气化铁路单线隧道内接触网悬挂方应用现状,对刚性悬挂接触网在单线隧道内的适应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单线隧道内架空接触网的现有悬挂方式分析,提出满足160km/h及以上运行速度要求及隧道内接触网狭小安装空间条件的铰接式斜悬臂方式,该悬挂方式具备结构简单、施工和维护简便等特点,适合于通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新建单线隧道或既有隧道内提速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24.
《西铁科技》2005,(3):44-45,42
轨道模量是轨道道床垂直方向刚性的测量值,是轨道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参数。模量是通过钢轨挠曲与轨座和轨道基础之间垂直接触力的比值来表示。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种车载、实时、非接触轨道模量测量系统。缺少稳定的测量参考一直是利用移动轨道车对轨道模量进行测量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本文建议的是一种基于轨道与轮/轨接触点相对位移进行的测量系统。它包括激光可视装置,对相对位移进行测量,同时利用数学模型通过相对位移预测轨道模量。为评估建议测量系统的设计和灵敏度,证明系统的效率,对移动轨道车进行了分析和动态模拟。在各轨道区段,包括平交道口、钢轨接头和桥梁,低速(〈10mph)移动轨道车进行的现场初步试验表明,其测量结果与路旁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5.
客车疏解线特大桥跨越既有合武客运专线铁路,两线夹角35.6°,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对2×56 mT 构转体方案和32 mT 梁旋转承台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采用32 mT 梁旋转承台方案.通过将承台旋转至与既有合武客运专线平行的方法,使得承台和桩基在既有线路肩外施工,既避开了既有框架涵,节省了工程造价,又减少了对既有合武客运专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网架空刚性悬挂的两种布置方式.分析了采用传统正弦波拉出值布置方式时产生受电弓磨耗不均匀的原因,以及新的“八”字形拉出值布置方式及其解决受电弓磨耗不均匀问题的方法.“八”字拉出值布置方式是一种可靠的刚性悬挂拉出值平面布置形式,能够保证受电弓两侧的两个半弓磨耗一致,实现增加受电弓使用寿命、提高授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根据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桥塔柱受力特点,引入等效弹簧约束,建立简化的塔柱纵向稳定计算模型,采用中性平衡法推导出塔柱稳定特征方程.以东江大桥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实桥空间与平面(单片桁)有限元模型,计算等效弹簧刚度系数值,进而得出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对比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不同弹簧刚度)对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成桥阶段塔柱纵向稳定时可仅在塔柱弯曲平面进行,而无需考虑支点横联的影响和结构的空间效应;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受塔柱的上端侧移约束刚度的影响较小,下端转动约束刚度的影响较大,上端转动约束刚度的影响最显著,且随三者的增大均减小;适当增大塔柱上端转动约束刚度最能有效地减小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此类桥梁塔柱纵向稳定计算长度系数合理取值范围为0.65~0.8.  相似文献   
28.
朱鹏飞 《电气化铁道》2018,(3):36-38,41
对接触网刚性悬挂平面布置软件进行研发设计,以VS2008为开发平台采用C++编程语言进行基于CAD二次开发技术的MFC应用程序开发,并引入了ADO接口的ACCESS数据库。该软件实现了接触网刚性悬挂设计的自动计算、图像输出、人机交互、数据库等功能,提高了设计效率,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9.
研究目的:针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线路条件和工程特点,隧道内和隧道外4次转换,特别是出入段线小曲线半径的现状,通过对架空接触网隧道外柔性悬挂和隧道内刚性悬挂的分析,对采用贯通式和关节式刚柔过渡方案的比选,提出安全可靠的实施方案,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研究结论:刚柔过渡是架空接触网在刚性和柔性悬挂转换处非常关键的技术,从受电弓自然平稳过渡的要求、安装精度的调整和行车速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本线采用贯通式刚柔过渡方案。在曲线段,经过精确计算和现场调试,达到刚柔过渡的尽快转换,减少刚柔过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0.
受电弓参数优化对弓网系统动态受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受电弓基本优化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两种受电弓优化方案。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析了两种方案下受电弓参数对受电弓-刚性接触网系统动态受流的影响,得到了受电弓的优化参数,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