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篇
  免费   73篇
公路运输   788篇
综合类   584篇
水路运输   334篇
铁路运输   689篇
综合运输   1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介绍轨道几何静态检测的绝对测量型、相对测量型轨道检查小车以及动态检测惯性基准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单波不平顺的弦测输出、仿真弦测法的畸变影响,得出应采用大于轨道不平顺波长的弦长进行测量以减小弦测法幅值畸变的结论。将轨道几何的动态空间曲线转化为轨道几何动态弦测值,同时按轨道几何静态空间里程对轨道静态空间坐标进行最优化筛选,输出轨道几何静态弦测值,并将轨道几何动静态弦测值统一为10 m弦长、20 m弦长的弦测输出。对比轨道几何动静态弦测输出,结果表明动静态检测数据一致性较好,二者偏差95%,分位数小于1 mm,相对于轨道几何静态检测,动态检测无需人工设站,粗大误差小。  相似文献   
92.
依托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歇台子站地下工程,借助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围岩-结构数值模型,分析了城市深埋特大断面(492.84 m2)隧道结构采用三种分部开挖法所引起的隧道围岩变形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台阶法和交叉中隔墙法施工所产生的拱顶沉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所产生的拱顶沉降比其他两种方案小;台阶法与交叉中隔墙法仰拱隆起变化趋势稍有差异,但最终值接近,双侧壁导坑法所产生的仰拱隆起最小。实践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隧道围岩位移较小,整体结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3.
总装车间车身表面间隙面差检测常用方法为人工检测,如何实现车身表面间隙面差自动检测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针对某豪华汽车总装车间采用的车身表面间隙断差自动检测技术,从技术应用背景、整体技术方案、设备系统组成、检测数据结果分析及应用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该应用实例推广车身表面间隙面差自动检测相关技术,丰富汽车质量检测手段,提高整车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94.
详细介绍新奥法施工特性以及新奥法原理在莲花山清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5.
在分析传统涡流传感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涡流测微仪,它以8031单片机 为核心,通过具体的软、硬件设计后,实现了数字式涡流传感器在较精密位移中的测量应用。实验结果 表明,这种涡流测微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
在无人驾驶和驾驶辅助领域,交通标志识别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道路中,许多交通标志目标较小且存在相互遮挡的问题,导致标志很难被准确检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利用深度学习网络YOLO v3模型实现对交通标志进行检测.首先,利用数据增强用不同的方式模拟现实天气条件对清华-腾讯交通标志集进行数据集增强,得到更为真实、丰富的标志数...  相似文献   
97.
98.
智能船舶航行技术发展的核心在于构建从辅助决策到自主驾控的完整软硬件系统,实现人工驾驶到智能驾驶的演化,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软硬件系统的研发离不开完善的测试验证体系和健全的规范标准.对目前国内外智能船舶测试场现状进行综述,对以性能、能效、信息、智能为对象的智能船舶航行功能测试构想进行解析,最终提出以虚拟仿真为初试、模型测试...  相似文献   
99.
李大鹏  杨天任  赵元松 《机电设备》2006,23(2):I0018-I0022
提出了通过对平板进行单面主动加热,根据平板的热响应测厚的红外无损测厚技术.使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厚度、加热热流、加热温度、加热区域形状、加热面积下的碳钢平板热响应.使用BP神经网络(NN)建立了热响应与板厚之间的非线性映射,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推广性.实际应用中可使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平板表面的热响应.提出的红外无损测厚技术具有单向性、不接触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1 增加测风塔仪器 在2018版的《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技术规范》中已经提出了安装2层温度传感器.在新版本Meteody WT中已经可以利用温差来计算风场处的热稳定度等级.因此建议在测风塔底层和顶层各安装一层温度仪. 另外在安装测风塔前期往往估错后期风电机组的安装轮毂高度.顶层风速是对资源评估最重要的,目前测风塔风速仪器安装层大都以20~30 m为间隔,如果顶层风速缺失,风速评估影响极大.因此测风塔在安装前期应在高层每10 m安装一个风速仪,对于重要高度可以安装2套风速仪.另外,在东南低风速平原地区,测风塔高度层最好超出目前预期风机轮毂高度10~2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