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73篇
公路运输   467篇
综合类   308篇
水路运输   141篇
铁路运输   128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的层合板的几何非线性问题。首先介绍了考虑von-Kármán应变的层合板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基本方程,然后推导了其有限元离散及非线性方程的牛顿-拉夫逊解法,随后列举一些数值算例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处理层合板几何非线性问题上的准确性。重点分析了层合板的挠度和层间应力随作用力的非线性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的铺设方案对层合板几何非线性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对120阀紧急阀在改造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主要结合120阀的代用检测设备-705试验台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其在120阀紧急阀改造后检测时所出现的诸多如试验台某些技术准与120阀自身性能不太相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3.
84.
刘好  刘超  刘庚 《中外公路》2012,(5):83-85
超薄磨耗层NovaChi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抗滑性能好、表面强度高、行车噪音低、防水性能突出等特点。超薄磨耗层技术使用效果的好坏与其混合料级配、温度、层间粘结材料性能及其洒铺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以室内模拟试验为基础,以AC-13模拟原路面、NovaChip(C型)混合料作为磨耗层,制作复合型试件,采用多功能层间测试试验仪对试件进行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乳化沥青洒布量及温度对超薄磨耗层层间粘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薄磨耗层的抗剪强度并不是随着乳化沥青洒布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是存在一个最适合的乳化沥青洒布量。不同试验温度下,NovaChip路面结构的最佳乳化沥青洒布量是不一样的,最佳乳化沥青洒布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明超薄磨耗层在常温时需要的最佳层间粘结料(乳化沥青)用量比高温时的最佳用量稍大一些。  相似文献   
85.
在桥梁结构静力计算时,考虑剪切变形后结构的挠度会有所增大.在传统的动力分析计算时,大部分情况下.均忽略了剪切变形的影响。但从理论上分析了剪切变形对结构动力性质的影响,但缺乏工程应用实例.本文从实例计算出发,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研究了不同的结构形式中剪切变形的影响,以丰富计算理论,为以后类似工程结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6.
为进一步提升水性环氧沥青开普封层使用品质,针对水性环氧沥青开普封层施工现存问题,借助有机玻璃界面状态图像观测与层间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固化状态下碎石封层黏结性能,提出了水性环氧沥青碎石封层两阶段分步式压实方法;系统分析了微表处摊铺时机对碎石封层沥青-碎石黏附与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程度,探究了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与交通荷载对开普封层结构强度与表面功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水性环氧沥青微表处最佳摊铺时机与开放交通条件;最终优化了水性环氧沥青开普封层施工方法,推荐了最佳施工参数与时机。结果表明:有机玻璃界面状态图像观测方法可快速、准确评价水性环氧沥青碎石封层的黏结防水状态,其结果与宏观试验一致。两阶段分步式压实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水性环氧沥青开普封层层间黏结性能,增幅达14.29%以上,具体流程为:碎石封层摊铺后,立即采用前期轻微压实工艺进行碾压1次,待碎石封层养生至表干与实干之间时,采用后期标准压实工艺再碾压1次。基于碎石封层性能演变规律,可得微表处最佳摊铺时机为:碎石封层处于表干与实干状态之间。基于开普封层性能演变规律及交通荷载影响,可得最佳开放交通条件为:微表处摊铺后常温(25℃)持续养生1~1.5 h,适度开放交通,约2 h后完全开放。研究结果可为水性环氧沥青开普封层品质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粗糙度对锚固节理岩体剪切特性及锚杆抗剪作用的影响,提出了基于Synfrac软件与3D雕刻技术的岩石节理面三维重构方法,开展了不同节理粗糙度系数(JRC值)和不同法向应力下的锚固节理岩体剪切试验,研究了节理面剪胀效应对锚杆轴力、变形与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节理剪胀的锚杆抗力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JRC值的增加,节理的剪胀效应使锚杆的轴向变形增大,从而使锚杆发挥出更大的轴力,提高了锚杆对节理面的剪切强度贡献(锚杆抗力);锚杆轴力增大的同时使锚杆从拉剪破坏模式转变为拉弯破坏模式。根据试验结果,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巴顿公式中的剪胀角,提出了考虑JRC值和法向应力的锚杆抗力公式,公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为7.6%。  相似文献   
88.
通过4组离心试验,模拟相对深度(埋深-直径比)分别为1.3和2.0的隧道在砂质土层中施工,分析了土层与地表建筑的位移与变形规律;通过抽取模型隧道内部的液体模拟隧道施工导致的土层体积损失,并设计了2层铝制框架结构模型,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土层与结构移动数据,分析了地表与建筑筏板基础的水平与垂直位移、深部土层的移动与剪切变形、框架结构剪切变形与分类,以及结构剪切变形的修正系数与相对抗剪刚度。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相对深度从1.3增加到2.0时地表沉降槽宽度从3.4 m增加到5.6 m,地表建筑的最大沉降从32.3 mm增加到49.5 mm,但变形程度有所降低;隧道施工影响下地表框架结构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剪切变形,弯曲变形所占比重可以忽略不计;隧道施工引起松砂土层发生收缩变形,导致地表土层体积损失率始终大于隧道体积损失率,且隧道越深,差异越大;较浅隧道试验中建筑筏板基础与土层间存在较大间隙(27 mm),而较深隧道间隙几乎为0,从而增大了建筑筏板基础对地表土体水平移动的约束范围;建筑的剪切变形修正系数随隧道体积损失率的增加逐渐降低,且浅隧道的变化速率更大;2种隧道相对深度的建筑...  相似文献   
89.
邓华  邱明喜  殷立静 《水运工程》2019,(11):156-159
新近吹填珊瑚砂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软弱夹层分布范围广、厚度随机、无明显规律、工程性质差,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通过室内试验对珊瑚砂地基中软弱夹层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主要以粉土为主,具有较高的塑限;抗剪强度指标比一般天然粉砂-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高;土中细颗粒(0. 075 mm)含量越大,土的最佳含水率越大、最大干密度越小。  相似文献   
90.
利用改装的剪应力控制式直剪仪对南宁非饱和膨胀土进行了一系列直剪蠕变试验和加–卸载剪切回弹试验,得到了剪切蠕变曲线和剪切回弹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在同一竖向应力条件下,剪应力和含水率越大其塑性和流变特性越明显;在同一含水率、同一剪应力条件下,竖向应力越小其塑性和流变特性越明显。根据对试验曲线的分析得到了膨胀土的剪切变形是由瞬时弹性变形、瞬时塑性变形,弹性滞后变形,粘塑性变形等组成。提出了膨胀土剪切蠕变的九元件模型,并通过拟合确定了相应的剪切蠕变方程和流变参数.研究结果为膨胀土流变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