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896篇
综合类   394篇
水路运输   351篇
铁路运输   172篇
综合运输   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接枝技术改性聚偏氟乙烯膜(PVDF),在PVDF膜表面引入疏水性单体苯乙烯,达到改变膜表面孔径的大小和孔径分布的目的.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对改性前后的PVDF膜表面进行了结构分析,考察了PVDF膜接枝前后官能团的变化.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PVDF改性前后膜的孔径分布,考察了改性条件对膜孔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了PVDF膜改性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研究了接枝温度、接枝时间等接枝条件对PVDF改性膜纯水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和接枝时间的延长,PVDF改性膜的孔径分布变窄,纯水通量下降,接枝率提高.  相似文献   
72.
基于“亲水层-疏水层-亲水层“模型,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低能电子束(能量E0≤900 eV)作用下,磷脂酰乙醇胺(PE)双分子层膜的电子散射,研究了PE膜散射电子(SEs)、背散射电子(BSEs)的深度与表面分布,BSEs、透射电子(TEs)的能量分布,以及SEs的能量沉积.研究表明,入射电子束能量E0越小,PE膜的TEs就越少,BSEs就越多,被PE膜吸收的电子就越多,BSEs图像的分辨率就越高;入射电子束能量E0越小,PE膜能量接近E0的BSEs就越多,能量接近E0的TEs就越少;PE膜亲水层的背散射能力明显高于疏水层;随着E0的增大,SEs在PE膜中的能量沉积密度增大,但沉积范围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73.
采用表面凝胶化技术制备了超疏水性涂膜.在醇溶性氟化聚合物溶液中,在水量不足的酸性条件下,掺杂聚四氟乙烯(PTFE),得到了杂化复合溶胶.涂敷后,以表面凝胶化技术为手段,在涂层表面形成了微米和纳米相结合的阶层结构膜.TEM和XPS证实了凝胶化只在膜表面发生,SEM和AFM观察到膜表面的形貌与天然荷叶表面极其相似.该方法制备的涂膜对水的接触角高达155°,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用于制备超疏水性功能化膜材料.  相似文献   
74.
制备了PVDF(聚偏氟乙烯)/PVC(聚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VC/PMMA体系中,聚合物总浓度是影响膜的水通量的主要因素;PVDF浓度对膜强度影响最大;PMMA对膜的亲水性有较大的贡献.得到优化的制膜条件为:铸膜液中PVDF∶PVC∶PMMA=7∶1.2∶1.8(质量比),聚合物溶质的总质量分数为17%;添加剂吐温-80的质量分数为6%.  相似文献   
75.
阳极氧化铝膜在分离方面有许多优点如均一的孔径、高的热力学稳定性、独特的孔结构等,作为无机膜有较好的商业应用价值,但膜的脆性问题一直是公认的难题.用一次阳极氧化铝膜的铝面做阳极在盐酸中电解后,再在磷酸中扩孔,制得了两面贯通以大孔铝为支撑体的阳极氧化铝膜.研究了扩孔时间对膜的纯水通量、平均孔径、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平均孔径为65.5~119.2 nm;膜的孔径分布窄,孔隙率为28.6%~32.7%;随着扩孔时间的增加,膜的平均孔径、纯水通量均增大,而膜对聚乙二醇20 000的截留率减小;当扩孔时间为30 min时,对聚乙二醇20 000截留率达到了26.5%;膜的纯水通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膜的脆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国内外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油式红外线辐射加热技术。利用经验设计的方法,研发出了燃油式红外线辐射加热装置,采用系统分析法,对该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其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施工应用,验证了该加热技术的可行性,对关键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利用PLC控制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7.
介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分析对质子炙换膜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讨论水热管理系统的一些关键问题及技术现状,为实际工程应用,如最优电池工作温度、传热介质的选择、散热结构的设计等提供一定的依据,建立理论和实际模型,模拟和优化水热管理结构,研究提高电池组的性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78.
1晶闸管中频电源组成典型晶闸管中频电源结构如图1晶闸管中频电源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采用集成电路 继电器电路控制形式。除相关的稳压和非稳压电源外,共有4块集成电路板,它是电源的控制中心。整流触发板、逆变触发板分别驱动整流桥和单相逆变桥晶闸管,设备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79.
1典型故障一(按启动按钮,但不能正常工作)这是一种常见的综合性故障。正常工作状态时,根据零件不同加热淬火工艺要求,外仪表盘上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中频电压、中频功率、频率表等显示工艺参数值;非正常状态,设备不起振,中频无  相似文献   
80.
微波、红外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亮  郝培文  邹天义  黄永烜  杨瑾 《公路》2007,(2):149-152
微波加热和红外加热现已逐渐应用到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维修中。为了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微波加热和红外加热下的各项性能,通过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和红外加热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高温变形特性、低温抗裂性、水稳性和抗疲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具有较红外加热和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更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品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中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