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1篇
  免费   519篇
公路运输   3540篇
综合类   2504篇
水路运输   2108篇
铁路运输   2290篇
综合运输   238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5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高速弓网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样机技术的核心是参数化、可视化设计和综合性能分析。本文结合我国250km/h高速受电弓设计,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对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在进行受电弓可视化三维实体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和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进行了受电弓的几何分析及受电弓零部件的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了接触网振动模态和自振频率;运用结构子结构方法,建立了受电弓-接触网耦合系统模型,计算了不同模拟运行速度下的弓网振动和接触压力响应,以及机车运行振动对受流的影响;最后为了考核接触网的疲劳可靠性,进行了在运行条件下的接触网动应力研究。  相似文献   
72.
高锰钢爆炸加工硬化及其硬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爆炸加工后高锰钢的硬化效果及其硬化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钢经爆炸加工后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硬化深度超过40mm.但夏比冲击试验表明仍有较高的韧性,宏观残余变形很小.这些变化不是发生M体及ε相转变的结果,而是发生高密度位错、堆垛层错、大量的交叉滑移,晶粒的扭折,孪晶及A体晶粒细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73.
高速列车设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TGV为例,阐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制动距离,牵引功率和旅客舒适等设计问题,并介绍了业已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4.
翟婉明 《铁道车辆》2002,40(1):13-18
针对沿用16a之久的GB5599-1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内外有关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标准的最新发展和运用实践经验,并结合现代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修订方案建议,以适应当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发展应用需要。本文给出了防脱轨安全性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的评定标准之建议方案、实施细则说明及其修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根据轮/轨蠕滑理论提供了计算和分析B_0—B_0机车转向架直线运行横向轮/轨力的方法,并以SS4型电力机车作为验证实例,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结果相接近。作者采用这种方法对轮/轨力进行可靠的分析,旨在论证我国现有电力机车转向架蛇行稳定性所要求的最佳轮对定位刚度。本文论证结果符合于作者在文献[1]中提出的轮对定位新方案,它可适用于最大运行速度为100km/h的现有SS型电力机车。  相似文献   
77.
作者根据我国新双层客车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横向动力性能的数学模型,校核了车体在弹簧上的倾覆稳定性,分析了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道岔及渡线时的车体横向移动量、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同时还估测了在线路不平顺的激扰下双层客车的随机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新双层客车不仅满足运行安全的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平稳性能。  相似文献   
78.
79.
80.
1前言 球墨铸铁(以下简称球铁)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程材料,由于其具有与钢相似的韧性和铸铁本身特有的优良铸造工艺性能、耐磨性和耐压性,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其产量在铸铁件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