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2篇 |
免费 | 21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810篇 |
综合类 | 1336篇 |
水路运输 | 560篇 |
铁路运输 | 1923篇 |
综合运输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137篇 |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206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229篇 |
2012年 | 232篇 |
2011年 | 277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291篇 |
2008年 | 333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274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211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44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轨道参数变化对无缝线路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无缝线路轨道胀轨臌曲理论模型,分析无缝线路胀轨时的位移变化规律,研究温度力作用下无缝线路轨道臌曲的变化特征以及轨道参数对其的影响。轨道结构存在着稳定区、胀轨可能发生区、胀轨发生区以及反映臌曲变化特征的胀轨临界轨温点和安全临界轨温点。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拟与试验结果有着比较好的一致性和吻合性;随着轨道扭曲刚度的增加,胀轨临界轨温和安全临界轨温均相应增加,且对安全临界轨温的影响幅度更大;轨道竖向刚度则对胀轨临界轨温的影响大于对安全临界轨温的影响。轨道纵向阻力对轨道的胀轨临界轨温影响不明显;随着轨道横向阻力增大,胀轨临界轨温增加的幅度要大于安全临界轨温增加的幅度。因此,保持轨道有较高的横向阻力对防止轨道臌曲极为重要,尤其在曲线轨道上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2.
203.
204.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加小半径曲线是事故多发点。本文以某山区公路事故黑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车速度及车辆行车轨迹的分析,得出小半径曲线视觉信息不良及离心力过大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对车辆侧向稳定性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改造前后运行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山区公路小半径曲线的道路安全设计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5.
鹰厦铁路横贯三明市区,上跨和下穿铁路立交工程已成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长安路上跨鹰厦铁路立交工程的方案设计,介绍了在复杂地形区域上跨电气化铁路时如何考虑滨水城市的桥梁景观特点进行桥型方案构思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206.
207.
张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68-70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列车发车间隔短、运行时间长的特点,对轨道结构产生高频的冲击荷载,易导致相关结构伤损的发生.尤其在半径曲线地段,存在未被平衡的横向力,钢轨产生较大的横向变形,导致轨距扩大与钢轨磨耗的产生,极大影响到行车安全.为探究钢轨横向稳定性的控制措施,本文建立了钢轨结构受力分析模型,分析曲线半径大小、扣件横向刚度与道... 相似文献
208.
江苏省常熟市的常福公路分离式立交桥主桥采用(85+125+75.08)m三跨连续下承式钢桁梁,分左右两幅布置,单幅桥采用两片带竖杆的三角桁作为主桁,主桁中心距为22.25m。主桥平面位于半径为6496m的圆曲线上,设计考虑制造、安装方便,每片主桁分别在两个中支点及中跨中心处设置3个弯折点,有效减小加宽宽度。单幅桥主桁横断面采用平行四边形布置,内外侧主桁杆件高度与桁高保持一致,主桁中心高差为40.5cm,横联及桥门架设置横坡。主桥采用顶推施工方法,以减小建设期对航运的影响。桥梁主桁的位置选择与折弯节点板的处理方式,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9.
码头设置增压系统是解决卸船泵自身扬程不足导致输送距离较短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长栈桥码头增压系统设计问题进行工艺输送方案、增压泵选型及控制技术研究,采用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组流量-扬程曲线耦合等研究方法,结论是在码头平台设置增压泵,船泵与增压泵之间缺少有效缓冲,上下游泵流量难以匹配,极易造成增压泵抽空现象,在条件允许时不应作为首选方案,应按最大卸船流量及最大黏度确定增压泵的流量和扬程,且不宜再取设计余量,否则将严重偏离泵的额定工作点,影响泵的正常运行。绘制不同卸船流量及黏度介质的管路特性曲线和泵组合运行流量-扬程曲线耦合图,有效解决最优泵组合运行及控制方案难以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