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93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近年来,装备内燃机的陶瓷零件日益增多。本文概括了现有陶瓷材料在这方面的多种用途(如氧气探测器、催化转换器、气缸头、活塞,涡轮增压器及柴油机火花塞等)并介绍它们的优点。此外,还论述了纤维强化金属以及其他一些可用陶瓷材料的场所。  相似文献   
22.
简支梯度压电梁的解析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时考虑材料弹性参数,压电参数和密度的梯度特性,采用逆解法求解了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力-电耦合平面应变问题,首先给出了应力函数和电位移函数的多项式表达式,进而式求得了简支梯度压电梁的解析解,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以压电结构的变分原理为基础,依据经典线性层合板理论和压电弹性体的本构方程,采用DKQ薄板弯曲单元和薄膜单元的位移插值函数,建立了电场作用下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压电层合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算例表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半平面压电复合介质中螺位错的性能。使用复变函数理论和虚拟镜像原理,得到了螺位错产生的电弹场和作用在位错上像力的解析表达式。作为特例,计算了由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和非压电材料组成的半平面复合介质中螺位错的像力,结果表明,位错总是被自由边界所吸引,而位错被界面吸引还是排斥依赖于非压电材料的弹性常数与压电变硬的材料常数的相对值。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半无限大压电双材料中导电界面边裂纹与螺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首先利用无限大压电双材料的位错解和扰动的概念,推导了具有导电边界半无限大压电双材料的位错解,然后使用保角变换方法,得到了含有限长导电界面边裂纹半无限大压电双材料的位错解。基于所得到的解,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和作用在位错上的像力的显函表达式,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以“隔声板配置型噪声控制系统”的实用性验证为目的,介绍了试制噪声控制板和控制装置、安装在新干线车辆连廊部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控制对象的频域内,有效抑制了行车中的透射噪声,使连廊部的噪声降低最大达到4dB,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正2008年3月,在新的财政年度开始之际,JR东日本公司公布了2020年之前的事业计划。其中,为防止地球变暖,在环境保护方面将采取积极的对策,截止到2030年以前,预计将铁路系统CO2的总排放量消减50%(与1990年相比)。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就是开发研制"发电地板"。  相似文献   
28.
对基于压电片作用的圆柱壳结构振动功率流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原始激励假设为周向余弦分布线力形式,使用压电片作为控制激振器.以输入壳体的总功率流为控制目标函数,利用导纳函数将其表示成外加电压的二次型函数形式求解最优控制电压.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压电片与原始激励间的轴向距离及压电片周向粘贴位置,都会对控制后输入壳体的总功率流产生较大影响,且影响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29.
在压电堆执行器生热和散热机理分析基础上,建立高压共轨喷油器压电堆执行器温度特性的计算模型,经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驱动场强、驱动频率和驱动脉宽增加的苛刻工作条件下不同影响因素对压电堆执行器的生热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压电堆执行器结构和喷油器冷却结构对散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计重设备在公路交通中的应用我国在计重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交通部在七五期间开始关注该项技术的发展,并于1985年正式开始研究静态、动态计重技术,当时交通部北京公路所、西安公路所和重庆公路所都开展了研究,并在全国做了大量试验。计重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