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71篇
综合类   57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50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单壳油轮(包括双侧单底和单侧单底船)将在2010年之前退出海洋运输,油轮公司必须抓紧订造可以用来替代的新双壳油轮.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但我国目前尚没有一支强大的海上石油运输队,原有的远洋油轮船队规模小、吨位小、船型差、抗风险能力弱,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石油海运需要和我国大量进口石油的运输需求.所以大力发展我国油轮船队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超大断面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跨度大、埋深浅、施工步骤多、中间岩柱受力复杂、围岩稳定性差.为了研究适合于浅埋软弱围岩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工法,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研究8车道超小净距隧道V级围岩条件下的双侧壁法、三台阶法和CRD法施工过程,揭示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中间...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京珠复线长湘高速公路三车道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对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法施工隧道围岩和支护系统变形及受力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施工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两种工法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控制围岩变形及地面沉降方面优于三台阶法,且产生的围岩塑性区较小,但两种工法施工均能满足围岩及支护稳定性的要求;三台阶法在施工进度、资源利用、造价、工序转化及施工难度方面具有优势,长沙地区浅埋大跨度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通行能力计算困难的问题,利用连霍高速公路陕西段改扩建期间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流量-跟车率的关系模型,进而计算得出采用双侧拼接改扩建方式的高速公路前3个施工阶段基本路段的通行能力值分别为1 900,1 700和1 800pcu/(h.ln).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前机车车轮剥离的一种原因 ,提出减缓我国机车车轮马氏体剥离和制动剥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台村及盘东两座黄土隧道采用CRD法和双侧壁法施工的情况,并对该两种施工工况下监控量测结果及变形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隧道洞口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施工工艺的特点,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定性地分析了双侧壁导坑开挖法施工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在开挖初期,临时钢架与核心土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承载整体,能有效地减少地表沉降变形;上部核心土开挖后,临时钢架与初衬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开挖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公路大桥钢便桥搭设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对钢便桥的施工流程和布置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安全保障措施和主要的施工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浅埋偏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福厦客运专线沙溪隧道出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将大断面隧道开挖分成几个小断面开挖;通过合理的监控量测设计和布点监测,保证施工地表不沉降和净空收敛、拱顶下沉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最终顺利地完成大跨度铁路双线隧道软弱围岩段的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施工便桥桥基钢管桩的拔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黄河施工便桥桥基φ550mm钢管桩的拔除试验和拔作业情况,叙述了岸上拔桩和水中拔桩采用的不同设备及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