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41篇
公路运输   367篇
综合类   275篇
水路运输   213篇
铁路运输   196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层状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破坏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文中以郑万(郑州—万州)高速铁路罗家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对比分析台阶法和全断面法开挖时,有无支护条件下隧道拱顶沉降、仰拱隆起及水平收敛的变化规律;提出3种锚杆非对称支护方案并对其支护效果进行分析,得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围岩的变形特征具有一致性,拱顶与仰拱变形较大处的连线与层理面接近于垂直,且拱顶变形呈现左大右小、仰拱变形呈现左小右大的非对称特征;将左侧拱部以上锚杆垂直于层理面布置能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13.
双向行车的隧道通风,除了维持洞内空气的卫生标准和规定的视距外,还必须有利于火灾时的排烟和人车避难,这在特长隧道是很困难的。我国已建成的4 km以上的双向行车隧道,均采用有平行导洞的纵向式通风,但此种方式缺点很多。文章吸取了国外经验,提出采用半横向式通风,并对此种通风方式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及推导了应用公式。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从分析HFC有线电视铜轴缆工作在双向传送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差异着手,探讨了线路均衡对汇聚噪声的影响,提出采用放大器加衰减片的方法,提出线路增益,满足线路均衡的原理及具体调测程序。  相似文献   
115.
地铁列车着火时旅客双向撤离的系统保障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撤离被困在地铁隧道中着火列车乘客时,香港地铁公司原来采用传统从上风口单方向撤离的办法。随着机场特快专线的开通,允许乘客在地铁上携带行李,引发车厢火灾的概率提高7。本文阐述了旅客双向撤离的新安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16.
现代桥梁工程中,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已被广泛采用。它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抗裂度与刚度,使桥梁的竖向剪应力和主拉应力得以减小。但是,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好,将会对桥的内在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成都市三环路工程中的川陕路立交桥施工实践,对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的预应力分析、张拉器具的选用、张拉工艺、施工中的质量检查和张拉过程中出现的病害及防治作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7.
巷(隧)道支护中的非对称荷载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对称结构的巷(隧)道支护体在非对称荷载作用下易于变形和破坏的特点,通过大量的现场观测,建立了该条件下巷(隧)道的“支护体-围岩”相互作用模型,引入非对称荷载因子和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支护体在非对称荷载条件下的内力及变形性能,讨论了非对称荷载对支护体承载能力和可缩性能的影响,并据此给出了该条件下巷(隧)道支护体的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18.
弹性薄板理论在箱梁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利用叠加原理求解在双向板受力状态下的箱梁顶板的弯曲问题,简要介绍了基于能量变分原理的弹性薄板的求解,并结合工程实际问题,与有限元解答相比较,证明此方法在箱梁受力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9.
介绍了254 mm×220 mm旋压式双向风缸的主要设计目标、技术参数、性能特点以及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20.
蓝堃 《经济导报》2007,(25):16-17
过往因为种种历史和环境因素,香港与内地人民的交往有限,回归后.在一国之下香港与内地无论在政治、经济、民生方面的往来均与时俱进。十年回归路上所见.人流不再像、997年前那样以单向为主,现在双向流动日增,编织了不少涉两地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