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94篇
综合类   117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106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固体粉末法渗钛、渗铝及钛铝共渗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可行的工艺方案,并揭示了渗钛层、渗铝层、钛铝共渗层的显微硬度与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阀片表面喷丸强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厚度不足1mm的薄型压缩机阀片,在通常的喷丸工艺下很容易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粗糙度过大而报废的问题,进行了玻璃弹丸的喷丸工艺方法提高阀片疲劳性能的实验研究,并测试分析了阀片变形、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以及表面硬度等主要影响阀片疲劳寿命的因素,研究表明,玻璃弹丸的喷丸处理,可保证较小的阀片变形、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并在表层产生压应力,可有效提高压缩机阀片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83.
抛丸强化工艺对抗侧滚扭杆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丸强化处理是抗侧滚扭杆轴成型关键工序之一,抛丸前抗侧滚扭杆轴初始表面粗糙度和硬度是影响抛丸后形成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对3根硬度不同的调质圆钢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形成5种等级粗糙度的试样,采用相同抛丸工艺同时对试样进行强化抛丸。结果显示,相同抛丸工艺抛丸后粗糙度均增大,随着抛丸前初始粗糙度和硬度的增加,抛丸后形成的粗糙度的增幅降低;当初始粗糙度增至一定值时,抛丸后粗糙度增幅接近为零,且硬度越高,该值越小。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渗碳后不同温度淬火、回火次数对20CrMnTi钢表面和心部金相组织、硬度、表面残余奥氏体量、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5.
超声冲击对钢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U-Ⅱ型超声冲击机对U70钢轨的表面进行超声冲击处理.在超声冲击机输出能量一定的前提条件下,采用6360LA型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超声冲击时间下钢轨表面组织的变化,研究经过超声冲击处理后钢轨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对钢轨表面能够起到明显的强化作用,钢轨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而且随着超声冲击时间的延长,钢轨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越来越好.与未经超声冲击处理的钢轨试样相比,在超声冲击时间分别为3,6,15和30 min的实验条件下,U70钢轨的表面硬度分别提高了23.6%,32.9%,43.1%和48.1%;耐磨性分别提高了30.6%,32.7%,42.9%和57.1%.  相似文献   
86.
铸铁硬度与各种机械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铸铁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铁道车辆、车辆等各个领域。文章介绍了根据铸铁的硬度,简便地掌握铸铁机械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finite strip method, a simplified approach was presented to analyze high-rise frame tube structures. The generalized strip element is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generalized stiffness matrices for beam and column-line are derived by using the displacement functions that describe the nodal displace-ments and displacement transforms. Furthermore, the formulas for the generalized stiffness matrix of generalized strip element and load array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splacement parameters were developed. It is shown through a series of numerical computation that the nodal angular displacements at the same floor in a generalized strip element are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A comparis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finite strip method shows that the simolified approach not only is accurate, but also reduces the number of basic unknown quantities.  相似文献   
88.
An equivalent bar conception is firstly developed for the computer analysis of pantographic foldable structures. The uniplet of two three-node beam elements is assumed as a six-bar assembly with respect to least norm least square solution for the elastic strain energy equality.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 is developed for the equivalent models, and the internal forces formulated sequently for backup calculation. This procedure is proved practical for some engineering, and some interesting concepts proposed. Finally, three numerical tes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及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30CrMnSiA结构钢渗扩氮后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渗扩氮时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含氮针状双相组织(α γ)分布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后及亚温扩氮淬火后的相组成,观察了高氮区和低氮区的含氮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氮浓度分布曲线与渗扩氮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90.
利用巴克豪森噪声无损测量铁磁材料硬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