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210篇
综合类   195篇
水路运输   166篇
铁路运输   60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汽车杂志》2005,(5):28-28
宾利正秘密打造四驱超时车,新车编号为BY616,它搭载6.0升W12引擎,最高输出马力450匹,BY616采用奥迪Q7的底盘,使用全时四驱和空气弹簧,车身重量可能超过两吨,不过性能仍很出众。此外,BY616还可能使用混合动力,将W12增加电动马达。  相似文献   
72.
用于自动和非自动加工的Flexfinish精加工刀具已由ATI工业自动化公司研制成功,见图1。Flexfininsh有一个带减速器的叶片型气马达和调整空气压力的遥控器以及当零件的外形变化时,可由使用者进行调整的保持恒轴向力的浮动转轴。  相似文献   
73.
74.
吊具是桥吊在日常运行作业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重要部件。吊具的选型、日常维修质量已引起业内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因为,在作业过程中,桥吊的机械性能和电气自动化程度,最终是通过吊具完成集装箱装箱工艺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5.
铁路司机员工作压力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司机员的工作表现直接关系到铁路营运安全,因此了解司机员感受工作压力的来源,并探讨其心理与压力反应,是铁路公司管理阶层积极想了解的议题。本研究以压力典范模式(压力来源调节变项压力反应)的理论架构为基础,最终获得工作压力量表。通过对台湾铁路管理局之司机员施测量测,探讨及检定本研究之工作压力模式,进而提出改善工作压力的方法,提供铁路公司经营者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驾驶室之物理环境及路线环境是司机员最主要之工作压力来源,而司机员的知觉工作压力量测结果越大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满意度均较差。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隧道损伤围岩蠕变特性的分析,在西原模型中引入了围岩变形影响下的损伤量,从而修正了隧道围岩的蠕变方程。通过长冲隧道的应用实例研究,检验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7.
分析了散货船船队发展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对现有的船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计算机程序建立了散货船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掌握现代散货船主尺度要素变化规律,对其今后的经济论证可起指导性作用,有助于该船型的报价设计和初步设计,并可使其总体设计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78.
在综合、改进线性整数规划中的隐枚举法、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的基础上,形成适合离散空间规划的隐枚举法以及分枝界加割平面法两种桁架结构离散变量设计方法,其数学芭杆件截面积为设计普量,以结构的最小重量为目标函数,以杆件截面应力约束、结点变位约束加杆件截面离散取值为约束函数。  相似文献   
79.
船舶综合液压推进及其泵马达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船舶在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时船舶主机设计困难,机舱布置不合理以及机动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船舶推进方式,即船舶综合液压推进。给出了该推进方式的推进原理,通过工况配合特性曲线图,对其工况配合特性进行分析,对该推进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对其重要组件液压泵以及马达进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船舶综合液压推进具有其独特的优点,是对现有船舶推进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0.
多变量模糊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变量模糊系统理论是智能技术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分析和处理复杂动态系统.这类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多维性和耦合性等,正是由于这些特性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导致了对此类系统分析和处理的复杂性.模糊集合理论则为处理这类系统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研究思路.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模糊逻辑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大部分成果多为分析和处理单变量系统,对多变量系统的研究则成为模糊控制领域近期的重点.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用于指导设计适合于一般工业过程的智能自动化系统,从而为实现具有更高质量的复杂工业控制服务.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多变量模糊系统的建模、分析和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